喜报!北化连续两年获批立项!

6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2022年度学风传承行动项目立项名单。该项目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五部门共同推动建设,我校研究生“立根铸魂家国梦,立志立言报国行”宣传教育基地连续两年获批立项

基地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立根铸魂家国梦,立志立言报国行”宣传教育基地是我校研究生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平台,以“身心发展与学术研究并肩、学术理想与家国情怀并重”为理念,以协同创新、跨越发展为主线,致力于实施研究生学术创新引领工程。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基地目前已建立起协同共建的工作机制,引领研究生广泛参与家国情怀教育活动,为进一步落实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成果

NO.1

打造研究生家国情怀

云端教学的“主阵地”

依托基地建设,开展研究生“网络育人”实践项目,孵化了一系列“云端思政”模式成果,包括“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形式、“青春献礼建党百年”云端合唱的“唱起来”新模式;“党员请出列”系列抗疫事迹专题推送、“立言新时代、感想敢发声”云端微宣讲、“以大历史观读懂百年党史如磐初心”微党课的“讲起来”新模式;“奋进正青春、助跑新时代”研究生青跑线上打卡、“寻访历史印记,激扬家国情怀”寻访革命圣地微视频的“做起来”新模式。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广大研究生参与其中,引导其从思想上坚定信念,从业务上掌握本领,在学思践悟中接受家国情怀教育。

NO.2

创设研究生家国情怀

入脑入心的“大课堂”

学校通过每年选出一批研究生“立德树人”德育导师及开展“立德树人”德育导师大讲堂的方式,将导学思政与“大课堂”有机结合,至今已有26名研究生导师获得该荣誉称号,每年平均举办大讲堂5场。

“大课堂”的教学内容采用以研究生微宣讲为主,院士讲坛、大师讲堂、理论研修、红色走读为辅的“微宣讲+”体系,激发研究生带头读经典、啃原著、用原理、敢发声、做贡献的热情。与北大、清华等十余所高校,数十家企事业单位、援鄂医疗队、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的家国情怀教育教学活动,辐射5000余人次研究生。

持续举办院士讲坛、足迹讲坛等高端讲座。例如,清华大学金涌院士做题为“从诺贝尔奖到创新思维培养”的报告,吴奇院士做“从何为基础研究谈起”专题报告,龙乐豪院士做“走向航天强国”专题报告,我校党委书记刘贵芹做“学习新国科技史,弘扬科学家精神,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建功立业”专题报告,面向研究生群体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NO.3

建设研究生家国情怀

宣传引领的“桥头堡”

依托基地建设,引导研究生毕业生赴基层、入主流,选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共培育了70名北京市三好学生、25名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680余名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北京化工大学机研1802党支部、化研1803党支部、马研1801党支部曾荣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优秀奖。研究生党员先锋实践团队荣获团中央“三下乡”实践成果“最具影响好项目”、“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化研1806党支部获评教育部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文法学院2019级研究生曹洋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NO.4

创建研究生家国情怀

培育体系的“示范区”

依托基地建设,我校家国情怀培育体系成果获北京市“三全育人”优秀成果二等奖,校级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入选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德智体美劳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人民日报、中国研究生、中国大学生在线等40余家媒体报道了我校研究生爱国主义教学系列“云端”宣讲,视频播放量达2万余人次,阅读量达12万余人次。

疫情期间,我校参与一线防控的研究生近百人,累计出勤近千人次,累计捐款6万余元,研究生党员的优秀事迹被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研究生师生党员同心同力战疫情的相关事迹被北京高等教育、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媒体报道。

张泽良,你也太优秀了吧!

毕业典礼一个月后,这两首歌让人泪目

赵航!你跪地救人的样子真帅!

来源|党委研工部

责编|蔡华晶 陈嘉伟

美编|侯莫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