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带动、数字赋能驱动……这些经验做法推动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1日讯 今天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情况。

闪电新闻记者了解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进一步部署。近年来,全省各地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路,深化拓展“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探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发布会上,山东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周团结介绍了在今年全省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梳理总结的十种类型。

产业融合带动型。以龙大、得利斯、滨州中裕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公司+农户”基础上,带动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更加紧密地衔接起来,打造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片区联动开发型。以行政区划、流域或片区等为单元,统筹规划布局,通过产业聚合、资源整合、组织联合等方式,实现区域整体提升。济南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泰安市岱岳区打造九女峰片区、日照市五莲县建设白鹭湾田园综合体等,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生产托管服务型。围绕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结合土地流转,将农业生产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省承包地流转面积超过4400万亩,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2亿亩次。

数字赋能驱动型。各地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无人机撒药、APP种菜、“直播带货”等成为新农活,推动电商农业等新业态快速成长。淄博市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菏泽市曹县发展电商淘宝村等,效果很好。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山东省有17个县(市)上榜,数量最多。

人才智力支撑型。各地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集聚了一大批现代化、复合型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像济宁培育“乡村振兴合伙人”、威海招募“乡村规划师”、聊城“棚二代”返乡创业等,都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创新做法。

“两山”理论实践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开“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通道,让自然资本保值增值、绿色产业富民惠民。比如,高青县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提升,把风吹沙满天的黄河灌区沉沙池打造成天鹅湖风景区;临沂市蒙阴县依托山多林多的特点,大力发展生态林果,“蒙阴蜜桃”品牌价值超过260亿元。

文化传承涵养型。把赓续红色基因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挖掘活化古村落、传统手工技艺、革命遗址等资源,发展研学教育、旅游体验等,传统乡村焕发新生机。比如,东营市广饶县刘集后村红色教育,枣庄市薛城区中陈郝村古村落保护等,都展现了齐鲁乡村新气象。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型。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通过党组织领办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构建集体与农户之间新的利益联结机制。这项工作,烟台、德州探索得比较早、推进较快,目前全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已发展到近4.3万家,入社成员440多万户。

党组织联建共建型。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合作社等组建联合党委或党建联合体,以组织联合促进融合发展、协同治理。比如,青岛莱西市推进区域化党建联合,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又完善了基层治理体系。

社会力量撬动型。各类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社会组织等,发挥自身优势,撬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聚集,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持。

闪电新闻记者 王峣  报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