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资源潜力 激发振兴活力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保障,是引领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落笔雅安。面对我市各村落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优势短板迥异的现实,村集体经济该怎么发展、如何壮大?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深挖潜力,无疑大有可为。而这其中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就有以“骑龙茶海”闻名的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

新的探索始于今年4月。在市乡村振兴局多方协调下,骑龙村借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社科院)农民合作社研究中心、四川乡间麦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市农业农村局、名山区农业农村局、名山区乡村振兴局和红星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开启了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大”合作机制的新实践。

从农户入股的“抱团取暖”,到民宿联结的“多方共赢”,再到对外拓展的“开源创收”,骑龙村的每一个举措都让人充满期待。


骑龙村茶园民宿美景一隅

改革赋能   专合社有了新“用途”

骑龙村地处名山区东南部的红星镇,由原双河乡骑龙村、延源村、金狮村合并而来,拥有茶园7500余亩。该村也由此借力走上了茶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4A级村党组织”等称号。

尤其示2020年和2021年,随着乡村旅游的日渐火热,骑龙村依靠村集体资产租赁、民宿土地流转等方式,连续两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同时连续两年获得雅安市“发展村集体经济市级财政奖励发展奖”殊荣。

“成绩可喜、成色不足,因为除了资产租赁费用就是土地流转金。”这是骑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詹肇杰,对过去两年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的评价。“村里和驻村工作队在开2021年工作总结会时,就明确提出了要充分提高村民参与度的思路。”

如何提高?名山区雾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雾源专合社)成了讨论的重点。

雾源专合社最早属原双河乡已脱贫村延源村,由村民于2016年自发组织成立。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前,该专合社靠着发展以土鸡为主的养殖业、以茶叶为主的种植业,实现了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目标。

“至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时,雾源专合社在养殖上带动了全村半数贫困户,在种植上更是带动了全村的贫困户,并分别实现户均年稳增收1000余元。”回忆过往,原延源村党支部书记、现骑龙村党委副书记向锦说。

此后,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原延源村虽然并入了骑龙村,但雾源专合社的服务对象,却仍为原延源村的276户924名村民。“这种局限性,不符合今日骑龙村全体村民(726户2320人)对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向锦在年度工作总结会上这样说道。

新的机遇出现在今年4月。

市乡村振兴局以骑龙村为着力点,邀请省社科院农民合作社研究中心专家,现场“问诊”骑龙村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景,以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新路径。

“赋能雾源专合社,采用‘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专合社+村集体+农户’方式,对专合社进行全面改革!”这是专家最终给出的答案。

思路既明,覆盖全村的民意摸底调查即刻启动,村里也牵头成立改革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雾源专合社改革重组筹备会。


召开雾源专合社改革领导小组筹备会

锐意探索   村民入股“抱团发展”

结合前期雾源专合社发展质量系统评估结果,筹备会确定了专合社市场化、带动性和可持续三大改革原则,并设计了自然人股东(村民)与法人股东(村集体)相结合的双层股权结构,以及小农户与村集体相结合的双主体融合机制。

在詹肇杰看来,这种通过专合社与村集体双主体融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各方资源整合,还能以此有效回应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乡村治理等现实需求中,强化参与各方利益联结、提高主体培育效率。

“每股股金5000元,每户最多5股,入股申请截止时间为5月25日,最多吸纳151户村民入股……”今年5月15日,骑龙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这条简短的信息。

一传十,十传百。即便已提前知道雾源专合社要改革这件事,但不少村民仍对专合社“怎么改”好奇不已。当日下午,雾源专合社改革重组后的首场户长会,在原延源村老村委会举行,骑龙村第8、第9村民小组共110余名村民如约到会。

此次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即采用介绍和互动方式,解释说明专合社改革方案。首场会议结束后,共有7户村民现场申请加入专合社,总计入股23股,股金合计11.5万元。

常年外出务工,此次特意赶回参会的李翼,成为首个“吃螃蟹”的村民,他的入股资金为25000元。“方案清晰的创收思路,给了我入股的信心。”李翼说。

“村里茶园风光美如画,民宿也发展起来了,游客一年比一年多,这是我入股的底气。”在家种植茶叶的当地村民詹肇秀,也现场入股20000元。

然而,也有村干部对首日入股情况“不满意”。对此,骑龙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开环,却一点都不意外。“每股5000元的股金,对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相信更多村民在知道改革内容后,会选择积极加入。”陈开环说。

如陈开环所料,截至5月19日第7场户长会结束,入股村民已达80户,总计入股138股,股金合计69万元;至5月23日下午2点15分,村民李涛赶到村委会申请加入专合社,就此成为第151户入股村民。

“还好赶上了!”回忆起比另一位村民稍早几分钟赶到村委会入股的情景,李涛说。

村民参与热情高涨,村集体也毫不含糊,拿出40.1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入股雾源专合社。“合作社股份村民占比75%,村集体占比25%,这是改革方案制定之初就已确定的。”陈开环说。

至此,骑龙村在改革后组建的“新”雾源专合社,成为全市首家吸纳群众入股资金超过百万元的专合社,股东原始股现金出资达到160.66万元。


陈开环(右一)入户了解民宿产业发展

开源创收   构建多方共赢新局面

7月2日上午,茶园遍布的红星镇骑龙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骑龙村村委会院坝里喜气洋洋,每位参加雾源专合社改革后第一次成员大会的股东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探索合作社市场化改革新路,这为骑龙村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能够持续发展壮大增添了新动力。”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召开此次大会的初衷。

在此次会议上,“开源创收”成为与会者们讨论的高频词。

如何开源,怎么创收?对于这个问题,骑龙村党委、村民委员会和骑龙村驻村工作队,早在今年初就已先行探索实践。

思路明确:邀请省社科院农民合作社研究中心打造专家大院,为骑龙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挥骑龙村已有民宿发展优势,引进四川省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建成培训实践基地,增加培训服务收入;围绕茶产业提质增效,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新增抽湿粪车、飞防无人机等设备,实施沼渣沼液还田、生态茶园建设等项目,拓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与企业建立“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推动茶叶产业增效、集体和茶农增收。

时至盛夏,成效初显。

依托骑龙村民宿发展优势,培训实践基地已接待培训班2期、参观学习10余次,实现村集体经济毛收入10万余元;面向企业承接茶园插“黄板”劳务合作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

“我们还要面向社会提供农药统防服务。”近日,在骑龙村村委会院坝中,詹肇杰操作着飞防无人机,向合作社成员讲解传授操作技巧。“下一步,合作社将成立服务队,培养可提供无人机喷洒施药、农资服务、沼液还田等社会化服务的本土人才。”詹肇杰说。

专合社部分成员学习飞防无人机操作技术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骑龙村拓展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招。

该村实现新增设备“两用”,承接政府部门面向社会购买的沼液还田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增加毛收入4万余元。依托骑龙村微信公众号,搭建覆盖红星镇的民宿线上推广平台,则成为骑龙村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立足当下的长远谋划。

6月15日,红星镇太平村村民张显程的“湖西小西湖”民宿,正式入驻骑龙村微信公众号,享受该村提供的线上推广宣传服务。

“从住宿到美食,再到本地农特产品,都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下订单。”张显程认为,这个可实现互利互惠的平台,正用无形的手将双方联结起来,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在陈开环看来,这个平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运作模式,同时也有助于形成一种区域效应,可在助力红星镇茶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同时,逐渐放大骑龙村的茶旅品牌效应。

截至目前,连同本村的11家民宿,骑龙村微信公众号平台已入驻各类经营主体21家。

市乡村振兴局  记者  孙振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