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艺术焦点——著名画家王真理

【艺术简历】

王真理,笔名王萱,1941年生,1966年毕业于天津美院,师承张大千的弟子刘君礼先生、孙其峰、溥佐、李鹤筹先生。历任文化馆业务馆长、美协理事、副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中日美术交流协会会员,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原画院顾问,中国五老画院荣誉院士,并获中国五老公益工程组委会授予的“时代领跑者”系统活动慈善大使荣誉称号。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特聘“高级名誉顾问和高级名誉院士”,1986年唐山抗震十周年美展作品“送军马”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3年被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大辞典编委会评为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是上海张大千艺术中心天津同门会副会长。

作品“友谊之歌”、“张飞纫针”参加了中国、日本国画合同展并在日本发行单片、同时编载在《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一书中。作品“钟馗捉妖图”收入20世纪中华画苑掇英大画册并被北京收藏。“走向世界的中国”大型专辑画册收入了画家的作品。作品“叼羊”2000年入选全国美展,并刊登在《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作品集》。中国书画报、天津日报、天津今晚报、河北日报、国画家、画讯、采风报、衡水日报等报刊刊登了画家的作品及评论文章,2004年“法制与新闻”杂志社主办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书画大赛作品”,“驱邪图”获银奖,2003年中国企业报艺术精品大展获铜奖。2007年天津电视台为其拍摄了以“彩墨群星”为主题的个人艺术专辑,并公开播映,北方明珠华艺财富网为其拍了二十分钟的视频采访。由日本编辑出版的中日文化《天津国画集》刊载了作者的艺简及多幅作品。2007年参加了人民日报海外版《东方书画名家》栏目举办的迎奥运北京、香港两地书画巡回展。2007年7月通过了ISQ9000A书画艺术家作品价值评审体系认证,并被聘任为该评审委员和资格认证中心副主席一职。

2008年6月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的津门群星系列丛书专辑“脊梁”当代天津人物志文献刊录了为“王真理其人其画”的艺术生涯及其作品。工作期间所教学生考入美术院校的计10余人。2012年12月10日在北京中国政协礼堂举办的全国文联名誉组建的“中国五老”公益工程组委会授奖大会,并于2014年3月随画院同“中国五老”携手中南集团战备合作启动仪式暨王真理书画展开幕式。同时中国书画报两次刊登了作者的作品及评论文章,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展览馆及社团收藏,其作品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市场艺术品质部及中国书画收藏大典的评审价值认定证书。




浅深聚散 万取一收

——品读王真理的人物画

近日王真理的几幅水墨画写意人物画,为之一振。他的画笔墨淋漓、酣畅传神,并且洋溢着活泼清爽的朝气。那幅仕女画《赏梅图》用笔简约洗练,线条活泼生动;用墨淋漓痛快,墨色对比鲜明而不跳脱,清润而不浮薄,变化丰富而不冗杂;设色匀润而不腻,鲜活而不妖艳。仕女身后以墨梅相衬,墨韵清淡舒爽,用笔恣肆奔放而交错有致,梅花的清雅潇洒与仕女的宁静妩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通过诸多因素的和谐处理,把以为青春少女的优美与恬静刻画的惟妙惟肖。而另一幅古典人物画《棋山柯烂传说》,表现手法与前则又有所不同,右边的人物用重墨色一次泼写而成,在形体的外延出勾勒了一条轮廓线,且线与墨色的变化虚实得体,较好的塑造了下棋人躬身探头、全神贯注的形态。另外两人是用流畅的线条写就,左边的以为老者,白发白须,似有仙风道骨之韵;中间的壮年人,头戴斗笠,身着白衬,手中端着一个碗。全画通过对三个人一个捻须沉思,一个冷眼观望,一个举棋不定的细腻描写,勾画出一幅对弈图。整个画面以人物为主,并通过人物情态烘托下棋时的气氛。他的另一幅古典人物画《屈原》,取材于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被逐放后行吟泽畔的情节。在对屈原的刻画上他尽心独运;人物的形态既不是仰天长啸,也不是徐步独吟,而是低眉垂首,紧闭双目,神情悲愤、痛苦、绝望,似在倾听那风雨中浊涛激浪的呼号,更似在倾听那天籁之声……衬景里在激浪低回的江渚之中,几株枯苇随风凄凄摇曳,更增添了画面的悲凉感,进而唤起观者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同情与崇敬。另一幅《怀素书蕉图》,在画面处理上也是独出心裁的。一般画家画怀素书蕉图,画面都是蕉叶铺于地,怀素或席地或匍匐而书。王真理这幅画的画面里则是怀素在生长着的低垂下来的蕉叶上书写。画中两片青翠的蕉叶交错悬垂,而怀素双膝跪地,探劲倾躯,醉眼迷蒙,握笔举臂,似书未书,抑或欲书,更加突显了僧人那“一日九醉”及“靡之不书”的癖好,真是生动有趣,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以上几幅作品中,不难看出王真理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扎实的造型基础,以及他成熟的创作素养和机敏的艺术灵性。

王真理,1941年生,天津市人,自幼酷爱绘画,1960年考进河北美术学院(现为天津美院)绘画系,曾先后在著名画家、教授王之江、李琨详、张翔、邓家驹等指授下,扎实地完成了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课业的学习,又在著名画家、教授孙其峰、刘君礼、李鹤筹、溥佐、王颂余等指授下,完成了山水、花鸟、人物等中国画基础课业。1966年毕业后到河北唐山地区从事基层美术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尽管基层的美术工作环境艰苦、条件有限,但没有影响他对绘画艺术的追求,相反却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素材,升华了对事物,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完善了对绘画真善美的独特见解。多年来他成功地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友谊之歌》一作参加了中日美术交流展,并被收藏,工笔人物画《叼羊》入选2000年全国美展,《高歌图》入选国庆52周年“中华魂”书画作品邀请展并获奖。

王之海:天津美术出版社主编



风采流美 形神兼备

——读王真理的中国画

近来,突然见到王真理的画作,蓦然间十分陌生,一时实难找出作品和作者的必然。静谈片刻,浮想往事,从他上世纪60年代初在美院读书到后来的毕业,走出校门,分配到唐山地区至今数十年,顿觉有迹可寻,并当刮目,为之眼明。

王真理的中国画,题材丰富不拘一隅,人物、山水、花鸟,无论现代、古典、诗文史记,得意者均为画材,且手法充实,自如灵动,工笔、写意、重彩、浅绛都能随意。画风中充满坚忍不悔的精神和勃勃生机。他青年时代有幸在校遇到难得的几年较为严格而紧张的专业学习机会,毕业后服从分配,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到基层美术这块肥沃而待开垦的广阔天地。正是这块沃土,在这不长不短的30多年的时间里,培育铸造了他艺术的坚定和成熟。

看王真理的绘画,从人物形象的刻画到画面气氛的营造,从体现出风采流美的线描,到润透质丽的渲染,以及泼洒自如的墨韵与黑白处理,可以发现他在学时打下的基础实力,和驾驭题材开拓意趣的积累和成熟。

王真理的笔下以人物画为多,他很注重从不同人物的外形与心理做形神兼备的刻画和表现,诸如钟馗的威武凛然,屈原漫漫求索的悲怆和哀怨,怀素和尚的挥毫入境以及那些古典仕女的聪颖婀娜,都画其所由,切中其意。

人物画之外也有不少山水花鸟,有独立成章,有为人物造境,但皆运筹如意。在人物画的背景衬托上,也表现出与意境渲染上的珠联璧合,无论江岸芦荻、竹石、灵木、远山、近水均使画面空灵开阔,从而体现出作者笔下自由而广阔的表现空间的能力和画家追求的画中意趣。

正是这些年真实的生活,哺育和锤炼了他。今天退闲自励,从此可专一从心笔墨,也算是新生活开始的象征。他尚在盛年,正可变法。从此真理将更出新作,再令刮目。

(杨德树(1939.8-) 又名大树,天津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1960年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兼任教务处长。主讲工笔重彩人物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真理作品” 观后感

历丁亥之秋,国内画家云集凤城展墨示笔,王君真理先生亦挥毫献之。 观其丹青顿觉双目一震,大千之风尽显其中,细琢又别于张老,去千之凌厉存己所圆润,增千之面而深之,人物表情细致入微,画中情节妙趣横生。老幼对弈情趣盎然,赢者闭目捋髯暗心得意,败童眉头紧锁不甚服气,似吾亦融入其中,奕场对搏!八仙对饮,个个仙风道骨,器宇不凡,神情泰若,神色坦然,似醉非醉,伏石露袒,与世无争,惬意消闲,吾行吾素,世外桃源也。其田园境地,情调各异,趣味无穷,牧童将牛为骑,横笛高奏引枯荷侧耳倾听,老牛凝神止行。垂钓仙翁未曾下饵便知红鲤上钩,故早备琼浆在手,后生手按鱼篓欲将鱼收。苏轼闲暇亦不忘搜古赏宝,惹灵童目不转睛,倍感好奇,意决师从。钟馗酒罢已酣然入睡,即便如此,孤魂野鬼将馗亦无可奈何矣! 众览精品数十余,不胜列举,观后发感:真理先生实乃当今丹青豪杰,前有奇人,宣为来者也!

时07年10月1日李森于凤城

(注:王真理,字王宣,张大千再传弟子,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画,我与王老忘年之交。)


2014年3月28日中国五老携手中南集团战略合作启动仪式暨王真理书画展开幕式,与八位部委领导在开幕式现场


2014年3月28日王真理为李牧(中国文联书记、副主席)在展览现场讲解画作


孙菊生先生为王真理册页题词


2010年11月11日津冀书画展上与同事原河北省人大主任白石合影


2012年与中央电视台副总编、五老画院院长赵立凡合影

创作之趣两则:

其一、一次在山东莱芜作“二叟对弈图”,旁有年轻爱好者,在我画二叟对弈过程中言语两次,一说:王老要在旁边在画上一个年轻人看下棋更好了,第一次我没理他,第二次我还未理他,第三次他再说,我往心里去了,停下笔,我说:你说是怎么回事,我听听,他说:在画上一个樵夫就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传说故事。待画完后,他说:咱们上山去看看,而且文物管理所也在那里,同时给了我一本书,我一看才大悟,原来二叟为天上神仙下凡人间来弈棋,上山砍柴的樵夫路过驻足在大树荫下观棋口渴乞叟茶一碗饮之,突然天昏地转,树叶青黄叠变此时光阴已过数百年方醒,樵夫醒来之时二叟早已不见踪影,二叟走时忙乱中丢下一粒棋子,这正是我看到的山上一块大平石上立着的那块大圆石,此时樵夫回村时乡亲们都互不相识,这样一个故事借用了“碁山柯烂”这名,之后也就成了我的代表作之一了。

其二、我的作品“问对图”是如何出笼的。有一天去商铺猛然间看到墙上贴有一幅小画,是两个站立的和尚对话,当我看完文字后止不住向老板要支笔和纸把词抄下来,词云:唐贞观时诗僧本孤儿天台国清寺僧丰干拾养之故名拾得,与寒山子友善,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回: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我一边抄一边想抄完了整幅构图已经在头脑中形成,回家便画了两个坐着的和尚,一个问一个答即,《问对图》便出世了。我为什么这样想画此画,我想到它是人生处人处事之经典,觉得此文不错,便创作了此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