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欲做长三角最大氢源!

“打造长三角区域最大的氢源供应基地”,安徽阜阳提出大目标。

“2021-2025年,基本建成辐射服务安徽省的氢源基地、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氢能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国内规模领先的氢能产业基地、建设一批氢能重点应用示范项目;2026年-2035年,氢能全产业链基本形成、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氢能应用规模持续扩大、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阜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的《阜阳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提出了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

地级市的大目标

“依托昊源化工等龙头企业以及可再生资源制氢的潜在优势,形成安徽省稳定供应高品质氢源能力,气氢年供应能力突破2000万m³、液氢1000吨,打造长三角区域最大的氢源供应基地”,这是《规划》提出的第一个近期目标。

“在发展氢能源方面,阜阳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财经评论员徐浩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比如,从制氢路径和成本来看,煤化工制氢在工艺技术、成本等方面都有优势,而阜阳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同时,阜阳的煤基化工产业实力雄厚,煤基新材料产业园拥有昊源化工、晋煤中能、中科昊海等一批龙头制氢企业,可为安徽阜阳乃至合肥、六安、蚌埠、淮北等周边地区提供稳定、充足的氢源。”

“阜阳有省级煤化工产业园区,随着国家对园区尤其化工园区的整顿,有园区就意味着有发展平台。”徐浩平进一步分析称,目前,该园区正在申报国家级园区,未来有望承接氢能相关产业,将形成巨大的产业集聚区。

据悉,目前,阜阳正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十大特色产业之首,布局建设风电、光电、火电和热能、储能、氢能、生物质能“七位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展望未来十年,阜阳更定位于“作为氢能源供应基地持续、稳定向本省乃至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供应优质、低价氢能”。

为实现上述目标,阜阳将根据该市现有氢能产业发展基础,以阜合现代产业园、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等为载体,按照氢能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原则,引导该市氢能产业在地域上集中分布,形成阜合产业园氢能产业创新中心,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副产氢基地、临泉县阜阳氢能高效智能综合利用产业基地,颍上化工园区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颍泉、太和、颍上氢能应用示范区以及氢物流、加氢站、燃料电池生产等多点布局“一中心三基地四示范多布点”的134N氢能全产业链空间布局,努力将阜阳打造成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氢能产业应用示范区。

长三角抢占“氢”机遇

事实上,不仅是安徽阜阳,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个省份、150多个城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有50多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而随着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顶层设计的完善,令长三角的氢能产业加速发展。

以上海为例,6月20日,《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将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为打造集群效应,扩大氢能产业“朋友圈”,上海还将形成“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的氢能产业空间布局,并打造“西氢东送”长江氢能走廊。

目前,上海已有近50万吨/年的工业产氢供氢能力,在技术攻关、基础设施、示范应用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当前,上海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项目已导入嘉定新城。未来,上海氢能产业规模将更上一层楼。同时,上海临港新片区将氢能产业纳入第八大新兴产业,并将打造国际氢能谷。目前,这里已集聚包括氢蓝时代、律致、汉丞、金士顿、西爱西等十余家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液化空气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柏昊天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确认,今年8月,在上海化学工业园,上海市最大规模的氢气充装中心将正式启动建设。

据悉,该项目由液化空气中国公司、申能集团旗下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学工业区投资实业有限公司三方合资建设。其中,一期项目计划建设日充装产能为24吨的氢气充装中心,二期项目计划建设氢气液化和充装装置,届时将建成上海充装能力最大的氢气充装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年产8400多吨氢气,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氢源保障基地。其中,一期建成的氢气充装中心将利用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游制造商生产工艺中的粗氢,由此产出的低碳氢将通过高压管输车供应给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交通领域的客户。

柏昊天同时透露,根据相关部署,液化空气集团将在低碳氢供应链方面投资约80亿欧元,到2030年,计划将水电解制氢总产能增至300万千瓦。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