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藏老师NO.10| 吴仰湘:贯通古今,探幽索隐

CHARACTER INTRODUCTION

吴仰湘

贯通古今 探幽索隐

     

       吴仰湘,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一般项目1项,其他部省级项目10余项,在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6部、古籍整理著作12种,两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0-202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发表论文各1篇,另在《中国文化》《清史研究》《中国经学》等核心刊物发表文章5篇。

 吴仰湘曾求学于我校历史系,相继获得历史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具有贯通中国历史的学术视野,在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思想史、学术史等领域都作过探索。迄今为止,吴仰湘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献》《孔子研究》《中国哲学史》《史学月刊》《学术研究》《军事历史》《军事经济研究》《经学研究论丛》《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专长于中国经学史、中国近代学术与思想史、湖湘文化史,尤其以“皮锡瑞研究与著述整理”“蒋百里思想研究”闻名于海内外学术界。

吴仰湘教授课堂教学

  吴仰湘在多年研究中,形成了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鲜明特色。他非常注意原始文献的搜集、整理与解读,日积月累,经年不懈,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先后点校了北宋孙觉《春秋经解》(收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儒藏精华编”)、晚清载振《英轺日记》(收入岳麓书社“走向世界丛书续编”),以及晚清湖南守旧绅士所编《翼教丛编》《觉迷要录》等(收入中华书局“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他整理的《皮锡瑞全集》12册,总计600多万字,在中华书局出版后,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中国经学》《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澎湃新闻等相继发表书评,史学、文学、哲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也纷纷引用,反响强烈。中华书局还将其中的《经学通论》《孝经郑注疏》《皮锡瑞日记》《尚书大传疏证》等另外出版单行本,《经学通论》《孝经郑注疏》同时推出繁体字版和简体字版(收入“中华国学文库”),流传很广。台北《国文天地》杂志为此刊发了长篇专访《珍重乡贤藏山业,廿年情系师伏堂:吴仰湘教授的皮锡瑞研究与著述整理》。

 推出《皮锡瑞全集》12册

 吴仰湘研究历史时,特别擅长史料分析与史实考证,彼此结合,相得益彰。他发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哲》等重要刊物上的论文,都是通过一些具体史事的精细考证,还原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的关键细节,由此对某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新的探索。吴仰湘202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重论廖平、康有为“学术公案”》,就是通过一些并非稀见的史料,细心比勘,考证廖平《辟刘篇》、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成书时间,分析两人在广州会晤论学的实际影响,辨析两人学术交往的史实,追溯长期以来各种误解的缘由,厘清真相,对中国近代史上这桩争论不已的悬案作出裁断。

 天倪经学兴趣班学习

 吴仰湘在潜心学术的同时,也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引导学生静心读书、勤于写作,不断提高科研素养。他认为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既要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更要强化训练阅读和写作两项基本功夫。他要求学生平时将读、写密切结合,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通过写作来解决问题,以写促读,在论文写作中顺藤摸瓜,不断扩大阅读范围,增强阅读效应。吴仰湘还根据自己多年来指导学生的经验,提出一种“体验式科研”论:即学生从文献搜集与解读、史料编排与分析、文章架构与表达、摘要与关键词等环节,把老师或学界的研究成果重新做一遍。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劳动,让学生既能真切地体验科研过程,掌握关键本领,又能发现自己的差距,有效地纠正眼高手低的通病。他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或同学生聊天时,提出某个问题,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尝试。2020年吴仰湘和学生联名发表在《近代史研究》上的《〈英轺日记〉作者问题辨析》,就是用这种方式培育后取得的一项成果。 

我眼中的吴老师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吴老师:

您时常对学生说,做学术容不得一丝马虎。而学生我是个比较粗心的人,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您耐心帮我逐字修改,并没有丝毫怨言。后听同门说您时常帮学生改论文改到凌晨,现在想起来觉得浪费了老师大部分的时间。

犹记得刚入学时,您问大家未来的意向是什么,当时我回答的是工作。后被您对学术的热爱深深感染。工作一年以后,我又毅然走上了学术之路。

您也曾对我说,在硕士期间没有好好培养我,但我想说正是老师的学者精神和气质让我喜欢上了学术。  

虽然已不在老师门下继续学习,但当我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您还是很热心地帮助我们,对于其他师门的学生,只要遇到问题向您请教,您也总是乐于解答。

从您身上,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学者精神:肩担道义,静心学术,坚守真理,坚守道德。

吕梅芝

(中山大学2019级博士生)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吴老师:

第一次听您讲课,是在大三上的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我对您也是仰慕已久,可谓“吴师嘉止,天作之合”。听到您娓娓道来的讲述经学、经学史,穿插着知人论世的眼光与识见,让学生徜徉在古今之中,迸发出思古继今的志向,让我甘之如饴。您对于当今学术,无不洞悉,皆能探得其源而深知其利弊。在学术上既有旧式学人的功底,还有覆盖异域的视野,新中有旧,旧中有新。

您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在做人做事上张弛有度,令学生中心诚服。您教授学生不仅于讲堂之上,更于饮食日用之中,待学生如子女,俨然一长者、智者。您在学术上持续耕耘,老而益坚,为学生树立终身的榜样,接引后学,如恐不及,又令学生举一反三,从不揠苗助长,而是循循善诱,进退有节,令学生小扣而大鸣,卓然有立。“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祝愿您于学问道路上继续深耕,如此则嘉惠后学无尽。言至于此,令我不禁想到范文正所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岂非吴师之谓也?

贾钰辰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9级本科生)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吴老师:

得您指点,由硕至博,求学七载,是我一生最宝贵的时光。您对自我要求严格,指导学生亦认真负责。我在硕士阶段,曾私下总结过您的培养要求:其一,专业虽主攻近代史,古代史课程也要选修,以贯通今古;其二,课堂知识固然需要掌握,研习授课老师的治学取法更为重要;其三,摸清院校图书资料情况,做到熟稔于心。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您更是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引导我们走进经学殿堂。师门读书会研读《诗经》《孝经》等经典。有一次读书会连开三小时,其间您未有任何不适,甘之如饴,反而是我这个小辈功夫不到家,需要活动筋骨缓解疲劳。

您点校与整理的《皮锡瑞全集》出版,惠及学林,更让我钦佩您的严谨与认真。您自述求学时经常往返国图查阅资料,听后我愈发不敢懈怠,立即前往国图抄写资料,因而您说我行动力强。但您不知道的是,这更多是受到您的激励,心想:导师如此,学生怎可偷懒呢?

您不仅在学问上指导我们,更在生活中引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论语》所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您即如此,是我见贤思齐的榜样!

胡媛

(湖南大学2017级博士研究生

2022届毕业生)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吴老师:

记忆中,您总是穿着朴素的衣衫,面带微笑,从容不迫。您说:“读经书首先是要修身养性,了解儒家文化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我很庆幸加入天倪经学班,走进传统儒学宏大的精神世界。在您的课堂上,没有学校、年级和专业的限制,师生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儒家经典,亦师亦友。从《孝经》到《孟子》,从学院到天倪庐和时务学堂旧址,一景一境,令人动容。

吴老师,您致力于学术研究,一支笔杆写尽了岁月,也写尽了作为一个学者的气度和静穆。不采浮华,不慕虚名,不兴伪事。在学术研究的路上,您带领我们不紧不慢地走着,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十分专注。

                      聂桦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2021级本科生)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吴老师:

您对我的学术生涯指导是细致而全面的。您对我寄予厚望,硕士还未入学您便交代了作业给我,让我研一便能参与到您主持的古籍整理项目中,为我之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您也认真询问我硕士三年的规划,帮助我尽快找准今后的方向。

您对我论文的指导是负责且尽心的。我永远记得那个炎热的夏天,您和师母亲自带着我去社科院图书馆查阅和我论文相关的资料。在后续的论文写作中,您也不厌其烦地针对我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

        我更会永远铭记您对我人生的指导。在答辩前,您在凌晨与我通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您不停地鼓励我,也耐心地听着我的近况。答辩结束后,您也与我谈心,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能成为您的学生,实在是我一生的幸运!

杨雨晨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2019级硕士研究生)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吴老师:

吴老师,您的学问修养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科研教学上严谨细致,要求严格,在日常相处中平易可亲,对学生关怀备至。您对我阅读学习、论文写作的指导可谓是言传身教,让我知道学术之路没有捷径可走,要下笨功夫。为宝藏老师点赞。

李沛珊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21级博士研究生)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吴老师:

昭也窃闻,经师之善者,以积累为功,人师之善者,以涵养为正。吴师其兼经师、人师之长欤!其为学也,掌运古今而校计毫厘,薄录群言之时,固已穷竭所有,扶擿幽隐之际,乃至于极虑研精,未肯稍事敷衍。其教人也,譬如桃李不言而下自成蹊,非恃斧凿之利以造物,乃因水土之便以成物,所谓和之天倪是也。吴师曰:“为学切忌求功利。”昭虽不敏,亦尝三复斯言,学海无涯,道岸难登,但求不困于功利,庶可以无歧迷矣!

周明昭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14级本科生 

复旦大学历史系2022级博士研究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