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学英语阅读品格培养与绘本教学

侯云洁:各位专家同行们好!今天我们结合绘本教学讨论小学英语阅读品格的培养。我先说说我对阅读品格的理解。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阅读不仅有利于习得语言、学习文化知识、拓宽视野,还能培养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品质,语言学习和语言能力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因此尽早建立小学生阅读素养就极为重要。 敖娜仁图雅: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Chall(1983)就强调了阅读活动中情感态度因素的重要性,并总结了这些因素的发展特点。然而,早期阅读研究主要围绕阅读能力展开,对阅读品格的关注度远远亚于阅读能力。直到阅读素养概念的提出,人们才开始系统研究阅读品格。 闫萍:确实如此,对于个人来说,阅读素养是影响一个人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敖娜仁图雅:以往有关阅读品格的研究主要围绕阅读兴趣、阅读动机、阅读态度、自我评估等内在的心理范畴展开。 也 有 研 究, 如 PIRLS(Mullis et al.,2009)提到了阅读量和阅读频率等外在的行为范畴,并将其与内在的心理范畴结合,统称为“阅读行为与态度”。 孙泓:王蔷教授在《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一书中指出: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和阅读体验。阅读习惯包括阅读行为、阅读频率和阅读量。阅读体验包括阅读态度、阅读兴趣和自我评估。我的理解是: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一定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促进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侯云洁:对的!阅读素养包含阅读能力与阅读品格,阅读能力是阅读品格的基础,而阅读品格是阅读能力的延续。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培养,逐步养成。阅读品格则是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 闫萍:事实上,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品格,是需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基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去做的一个持续的过程。仅仅通过一两节阅读课的开展,不足以支持和促进学生阅读品格的发展。所以建设学校阅读生态环境很重要。作为课题组的实验校,经过了近 4 年阅读课程实验,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了积极的阅读态度和浓厚的阅读兴趣。 敖娜仁图雅:阅读习惯是外显性的阅读品格,阅读体验是内隐性的阅读品格。 孙俊波:品格是一种用符合道德规范的方式来回应外在情景的内在气质,包含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三个相关的部分。品格教育致力于培养儿童的责任、尊重、勇气、关怀、耐心等品质。我们或许已经不能准确地说出小学时老师跟我们讲了什么道理和具体的知识,可是还能牢牢记住一些我们读过并让我们印象深刻又极具教育意义的故事。我想这就是阅读对人,特别是小学生的持续影响力和作用力。 侯云洁:同意大家的看法!小学生阅读品格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素养和人文底蕴。全民阅读的倡导和开展需要从小开始,通过课堂上趣味性的引导、思维的发散、视野的拓宽,增强小学生的阅读情感和积极体验。阅读量不断积累和拓展,最终能够自主、自愿阅读,形成“我喜欢读”“我需要读”的良好习惯,积累阅读知识,丰富内心世界,阅读品格也将会逐步达成。小学生的阅读品格培养应从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入手,不应拘泥于教材,而应该有故事、绘本和各种阅读材料,让学生徜徉在阅读的五色书海中,喜欢阅读和习惯阅读,才可以解决小学生英文习得环境语言量太小的问题。但是,小学生的阅读品格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首先必须基于教师课堂引导,从读什么、如何读、如何分享、如何促进语言进步、如何评价和最终迁移到实际运用等一系列问题都应在课堂上进行指导,最后通过课外一定的阅读量,拓展积极的阅读体验。 孙俊波:是的,非常同意侯老师的观点,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阅读才能成为塑造孩子们品格的最重要力量。 敖娜仁图雅:阅读研究也证实了阅读品格的重要性。根据参与理论 , 阅读品格对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阅读兴趣是学习阅读前必须具备的品格,阅读兴趣高的读者阅读频率高,使用阅读策略的积极性也高,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自我评估的提高也关系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闫萍:与老师们分享一下我们的做法。首先,制定清晰的课程目标,保证对学生阅读品格的培养能落实。具体做法是将对学生的阅读品格培养写入课程目标中,并根据《标准》所提出的阅读品格的发展目标落实到各个年级具体目标中。其次,拟定详细的英语阅读课程计划,保证学生的阅读频率和阅读量,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持续发生。固定阅读时间:每周每个年级 1 节英语阅课,每周 3 次每次 15 分钟的 SSR阅读活动。制定阅读计划:包括每周阅读课的主要阅读内容, SSR 可选择的书籍,家庭阅读可选择的书目。做好阅读反馈:学生自己设计阅读记录表,题目、时间、对故事的评价(低年级:是否喜爱)中年级(喜欢的人物,为什么)高年级(写故事小结)。 侯云洁:是的,阅读频率高才能实现阅读品格的养成。闫老师,不知道北京学校对阅读量的开展如何? 闫萍:这个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据我所知,很多学校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开设了英语阅读课或者是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了 SSR 活动的尝试,效果非常好。 吉劲秋:闫老师,孩子自视自己是个好 reader,有兴趣有意愿能坚持愿分享,是最让人欣慰的悦读成果。 闫萍:是的,通过系统课程的开发,让孩子有的读、会阅读、爱阅读,同时不但课内开展,我们也进行了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孙俊波:谢谢闫老师的分享,根据制定合理清晰的课程目标来进行课堂实践,同时大目标之下还细化为小目标,让老师和孩子们都能够清楚要读什么,怎么读。 敖娜仁图雅:从 CHAT(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来看,影响阅读品格发展的教学因素有很多,各因素之间又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影响机制。 侯云洁:图雅老师,那么这个机制中的因素如何写在课程里呢? 敖娜仁图雅:具体的影响因素引自敖娜仁图雅,《课堂情境下的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发展研究》,2015 年出版。研究发现,对学生阅读品格发展具有最直接影响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最根本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 高洁:还有家长的支持也很重要,家长也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个阅读计划,经过 21 天的坚持,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 孙泓:当良好的阅读品格形成,阅读量是不可控的。 敖娜仁图雅:是的,家校合作也很重要,属于 CHAT 里的共同体。 孙俊波:是的,图雅老师!作为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深知阅读品格培养的第一棒就交在我们手中,责任和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 所以我们的教学理念也是至关重要的。 侯云洁:但全国发展不均衡,做起来有难度,这不仅取决于老师的教学理念,还有学校的支持,地区考试要求等。 孙泓:蒋淑贞老师班里的孩子阅读已经成为习惯。例如现在实验班全班学生均养成反复阅读的习惯。他们在校每天有 20 分钟的持续默读时间,而在家阅读时间远远超过 20 分钟, 34% 的学生远远超过 1 个小时, 47% 的学生则在 30 到 60 分钟之间。我想孩子们阅读的频率和阅读量已经超过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闫萍:在英语阅读课程开发中,我们还关注了以下几点:阅读素材的可选择,多样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丰富的读后活动设计和评估反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侯云洁:如果地区教育能统一,教研员达到共识,一线老师才能很好开展。不知道图雅老师、孙老师和闫老师对于全国地区开展小学多样化阅读教学有何看法? 闫萍:当课时不能保证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零碎时间,带学生做缄默式阅读。 敖娜仁图雅:我个人认为,各种情况有相应的解决方法。没有课时也可以在常态课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在 SSR 缄默式阅读时间里,孩子们可以在班级的阅读角中选择一本感兴趣的读物独立阅读,老师不作讲解 , 不打扰孩子的阅读,在孩子读的同时自己也进行阅读。 孙泓:我觉得应该百花齐放。 孙俊波:所有的妈妈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那么作为老师,最好的就是教会孩子阅读,培养孩子阅读,最后在阅读中养成让他们终身受益的阅读品格和人格。自从我接触了绘本阅读,并且在去年 11 月参加了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会议后,回来我就马上开始阅读教学和绘本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因为阅读教学就像一个宝藏,我迫不及待想要教给我的学生们。 敖娜仁图雅:研究表明,教学模式对儿童阅读态度无明显影响。 McKenna, Stratton, Grindler 和 Jenkins(1995)的研究表明,全语言阅读教学法和分级阅读教学法(系统教学法一种)对小学 1—5 年级学生阅读态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这说明,比起受到教学模式影响较深的阅读素养其他要素(如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品格的发展机制可能更加复杂。 闫萍:当阅读素材不够时,我们可以和家长沟通,一人一本书,大家带到学校来,交换阅读。 敖娜仁图雅:一些教学技巧,如元认知训练(Payne & Manning, 1992)、教师朗读文本(Herrold, Stanchfield, & Serabian, 1989)、使用高质量图书(Morrow, 1983)、分组阅读(Wallbrown,Brown, & Engin, 1978)、加强阅读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Guzzetti, 1990)、激活先前知识(Jagacinski & Nicholls, 1987)被证实能促进积极的阅读体验。可见,促进积极阅读体验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内部动机展开的。 高洁:我觉得每个学校可以在午自习、社团活动等时间开展多样化阅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