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山东搭建创业就业舞台 彰显时代风采

2022年上半年,山东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6.19%;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3.7%,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也超预期。全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万笔,102.4亿元,发放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山东就业创业工作3次受到国务院表扬激励。

这是7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的最新数据。数字的背后是山东各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把稳就业作为首要任务,顶格实施各项优惠政策的结果。

今年以来,山东持续开展了“春风行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复工复产创业担保贷款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行动,聚力打好稳岗位、扩规模、保重点、控失业、提质量“组合拳”,千方百计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6月份成功举办的第六届山东省创业大赛,吸引了高校毕业生、留学人员等近万名优秀人才参与,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等10多个领域,参赛项目2799个,同比增长38%;大赛7项赛事、70个奖项,奖励资金554万元,均创历年之最。最终评选出70个获奖创业项目,激发了全省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活力。大赛还选出符合全省“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和“十大扩需求”的项目,通过省市共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获得特等奖的“基于大数据可视化的体育与健康数字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将承担全省3.8万所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服务2100万用户,直接带动就业超1千人,间接带动就业超3万人。WE·GO大家居产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吸纳就业的员工70%为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菏泽助残筑梦项目,注重社会公益事业,成功帮助200多名残疾人就业。

近年来,省总工会为了做好工会就业创业工作,以劳动模范、创业典型、院校专家为主建立了省、市、县三级900余人的工友创业导师队伍,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培育打造了1500余家省、市两级工友创业园和30家省级创业孵化器型工友创业园、16家省级农民工培训基地,在“齐鲁工惠”平台建立了创业服务专栏,积极参加“创业齐鲁训练营”和“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使工会服务创业有了较好的能力基础、平台保障、经验支持。

省退役军人厅紧紧围绕“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这一主线,靠前发力,政策先行,全力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在全国率先由财政出资50亿元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和困难帮扶,累计发放创业贷款2.01万笔、49.66亿元,贴息4.21亿元。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推出20条举措助推就业创业。全省7.41万家军创企业,吸纳带动近12万名退役军人就业,年创造利税150.85亿元。

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青岛市围绕“产业、资金、人才、技术、服务”五大创业要素,加强协同、集中发力、全面突破。2021年首发《创业城市建设白皮书》,成功跻身全国双创领跑型城市前十,被人社部在全国推广,2021年,青岛市政策性扶持创业5.67万人,带动就业近12万人。青岛聚焦24条产业链,打造链条完整的创业创新生态,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开放创业场景,形成了以海尔海创汇为代表、大企业带动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有根创业”孵化模式,并在全国推广。积极实施“乡创”行动,引导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等返乡入乡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来青创业的各类人才,按照带动就业人数,给予最高3万元的创业补贴和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享受政府贴息,实现每年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18家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累计孵化创业实体4200余户,带动就业3.5万人。目前,青岛各类人才总量已突破251万,人才促创业、创业聚人才的生态日益完善。

下半年,青岛市将承办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的全国总决赛。山东将拿出更具创新性、时效性的实践,加快创建创业创新共同体,奏响全国创业创新工作最强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