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东城 | 东城,让文明“润物细无声”

什么是公共文明?践行文明行为有何意义?近日,在交道口街道开展的“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活动中,5名公共文明引导员结合自身经历和工作体会,讲述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诠释了问题的最好答案。

交道口街道“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活动现场。

公共文明引导员胡雅丽宣讲文明引导故事

从2001年4月报名当上公共文明引导员以来,胡雅丽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21个年头。对于公共文明的含义,胡雅丽说:“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它‘看得见’‘摸得着’。文明不是一个人的事儿,而是需要大家共同担起的责任。”

“文明引导员”,顾名思义,负责指引、带领大众改变不文明习惯、建立起文明行为规范的人员。在东城区的街头巷尾,这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已经持续了二十余年。每天清晨和傍晚,在公交站台、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的高峰运营时段。人们总能见到公共文明引导员手举小红旗,疏导乘客排队等候和公交车规范进出站。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寒冬,他(她)们都会值守在站台路口,为群众提供服务、排忧解难。

胡雅丽(右一)为居民说明辖区核酸检测点的检测时间

据悉,东城区共有535名公共文明引导员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在168个公交站台、42个地铁站台工作点位上,维护公共秩序,进行文明引导和劝导,纠正各种不文明行为。

2022年,北京市第五中学高考考点前,公共文明引导员帮助行动不便的考生顺利进场。

2020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胡雅丽作为一名星级引导员冲在前面。“有人问我怕不怕?要说不怕那是假话。但钟南山院士八十多岁仍然奔赴一线,无数白衣天使毅然逆行,环卫工人没日没夜守护城市整洁环境,那我们引导员作为最基础的文明卫生习惯倡导者,就更义不容辞。”谈及疫情防控,胡雅丽坚定地说,全民抗疫,从最基层也就是公共文明做起。

“勤通风,多洗手”“保持两米间距”……这样的叮嘱,胡雅丽每天不知要重复多少遍,但她却不厌其烦地坚持说,“虽然话语简单,却承载着我们作为公共文明引导员的责任。”

公共文明引导员焦琨花宣讲文明引导故事

焦琨花,同样也是一名“资深”的公共文明引导员,从事文明引导工作已有15个年头了。十几年间,焦琨花基本没有请过假。

冬天冷风刺骨,夏日汗水浸透衣衫,有人问,十余年的坚守,真的为东城的城市文明带来变化了吗?

焦琨花说,东城区的全国文明城区五连冠不是轻易得来的,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结果。人们走出家门,乘公交、逛公园、逛商场都是在公共环境中完成的,当一名公共文明引导员站在那里,就像提示牌,更像文明的“星星之火”,一言一行都使得文明两字慢慢深入人心,乘客更理解配合了,践踏草坪的少了,礼让行人的多了,很多志愿者积极参与进来了。

何止这些,从楼内提质改造到老旧小区蝶变,再到社区“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城市细节之处均见文明。群众买菜方便了、小区环境改善了、文化休闲有去处了、居民素质提高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东城的这些变化正在“润物细无声”地发生着。

以公共文明引导员为代表的一颗颗文明“种子”正渗入城市骨髓,融入群众生活,孕育着一个更精美的文明东城。

东城区公共文明引导员在天坛公园内向游客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东城区公共文明引导员在公交站台进行文明引导

今年是东城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的关键之年,也是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推动文化影响力提升的开局之年。东城区各单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通过氛围营造、环境提升、文明实践、文化传承等方式,提升城市内涵和文化韵味,让文明因子滋养每名群众生活。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践行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主动深入街道社区、街头巷尾开展行为引导、夜巡攻坚、自查自纠等行动。

“现在创建氛围浓厚,大家都在尽力想办法,比如针对共享单车停放秩序问题,有街道建立了以‘会’‘群’‘组’‘图’为实施要点的‘街道—社区—共享单车企业’三级管理体系,引导市民规范停车,让文明入‘位’。”据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为契机,东城区将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