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军原创丨胶东行(散文)

胶东行

文/相军

2003年冬,我随一位老将军回胶东故乡探亲,写了这篇《胶东行》。

一、祭奠英灵山

从烟台往东南驱车55公里,在栖霞境内,有一座山,叫英灵山,这里长眠着2万多名革命烈士的忠魂。1977年,国家在这里建成胶东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

这天,我们去英灵山祭奠烈士。

从烟台出发,半个小时后就来到英灵山。英灵山海拔不高,但挺拔险峻,很有气势。山上的树叶已经枯黄,却有一种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

我们首先来到纪念堂,给烈士敬献了花圈。讲解员给我们介绍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胶东人怎样取得胜利解放的光辉历史。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看到了那一幕幕战争场面……

从纪念堂拾阶而上,就登上英灵山。这里有很多烈士的墓地,有名字的,无名字的,不规则地排列在上坡上。著名作家冯德英在《山菊花》中曾经浓墨重彩刻画过一个共产党领导人的光辉形象——理琪。理琪实有其人,1944年牺牲时任胶东特委书记。他的骨灰就安葬在这座山的半山腰上。凭吊着先辈的辉煌生平,我们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曾经和理琪并肩作战,在一个战壕里摸爬滚打,有生死之交,此时站在这里,他也禁不住热泪盈眶。阵阵寒风拂过,松树枝头也传出一片呜咽声。

从英灵山上下来,我们的心头都很沉重,思想也好像经过了一次特殊的洗礼。看天上阳光正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多幸福啊,面对先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人生呢?

二、感受“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涯海角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天尽头,是让人产生无穷遐思的地方。天尽头旅游风景区位于荣成市成山头海滨,这里水借山势,波涌浪吼,山奇水媚,不但是天下最有灵气的地方,是我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而且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也是大陆架伸到海里最远的地方。秦朝丞相李斯曾在此亲书“秦东门,天尽头”。

穿过东天门牌坊,渐渐看到在海水之中险峻挺拔的成山头了。海风很大,但我们的兴致都很高。可能是考虑到“天尽头”不吉利吧,在景区入口处,首先看到一个巨大的弥勒佛头像,“时来运转”四个大字在佛身上特别醒目。导游介绍,到这里的游客只要围着佛像转一圈,摸一摸佛身,就能够时来运转,逢凶化吉。

顺石阶而下,就来到“天尽头”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犬牙,嵌进海水中间。风很大,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涌动着粼粼的金波,一直延伸到水天相连之处,景象蔚为壮观。偶有几只海鸥从头顶飞过,发出凄厉的叫声。在最顶端,有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是胡耀邦同志题写的三个遒劲大字:天尽头。据说一些迷信的人一般不来这里,害怕他们的好运就此到了“尽头”。

三、品尝“酒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小时候,在唐诗宋词发黄的书页中,很喜欢吟诵关于酒的诗句。

可是,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酒的芬芳、酒的文化、酒的魅力,还是今天,在烟台市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里。

博物馆就在张裕酿酒公司里面,面积不大,却盛满了永久的醇香和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豪华的装修设计,复杂的酿酒工艺,繁多的珍酒展览,令人羡慕的荣誉,这一切都叫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然而,最让我吃惊的是里面巨大的地下酒窖,已经有上百年历史。19世纪中期,清朝一品官员张弼士先生创建了张裕酿酒公司。到20世纪初期,张弼士的后代已经把生意做得很大,品牌叫得很响,把酒窖挖得极具规模。后经历代张裕人的反复修缮、整饬,酒窖成了今天的样子。

顺酒窖入口移步而下,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酒香。这种酒香与以前我闻过或者品尝过的任何美酒都有所不同,清醇而浓烈,由于蓄藏已久,真有点被熏了一个踉跄的感觉。顺酒香前行,便看到排列整齐的上千个古代酒桶。酒窖里的灯光非常充足,可以清晰地看见酒桶上锈迹斑斑的铁条。解说员介绍,最大的一个酒桶有一万五千公升,如果一个人每天喝一公斤,可供一个壮汉从儿童喝到花甲之年。博物馆的同志还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两杯百年古酿,酿酒师专门示范了品酒的方法步骤以及动作要领。说是喝酒一是要看酒的颜色和质地,然后是轻轻品啜,最后才是饮酒。饮酒时一次不能太多,入口后要含一会儿,用舌尖搅拌几次,这样才能充分品尝到酒的味道,切忌大口豪饮。现在才脸红地发现,以前喝了那么多酒,简直就是白喝了。

从博物馆出来,简直有点微醺的感觉,抖抖衣服,都能刮出阵阵酒香呢。

四、泪洒刘公岛

刘公岛位于碧波荡漾的威海湾口,不但是秀丽无比的海上仙山,有“世外桃源”的美誉,而且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来是屯兵重地。这天,我们之所以来刘公岛,还因为它是清政府北洋海军所在地、甲午战争古战场。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刘公岛。

这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相传数百年前,一南方商船向北行驶,突遇狂风,船上的人正在绝望之际,看见前面火光闪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赶过来,救起了大家。全船人个个感激不尽。风暴过后,他们要感谢老人的时候,老人却不见了。众人以为是神人相助,叩拜而去。后来,凡是船民遇险,到岛上都能够得到老人的帮助,成为流传南北的佳话。人们尊称老人为刘公,刘公岛由此得名。

因为刘公岛位于渤海湾前哨,是扼守京津的重要门户,1888年,清政府组建北洋海军,驻扎刘公岛。不久,这里就上演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悲剧。

我站在甲午战争博物馆门前,凝望着黄海的万顷碧波,久久地沉思着,仿佛看到了百年前的悲壮一幕。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突袭中国军队,8月1日,中日宣战,甲午战争爆发。翌年元月,日本海军3万人围攻威海卫,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军力战。致远舰副将邓世昌为掩护友军战舰,率众和敌舰同归于尽。因为有叛徒投降,丁汝昌感到战局难挽,和几名将领一起愤然自杀。

今天阳光明媚,是个好日子。暖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照在丁汝昌书房里,显得幽静安宁。可是,就是这里,在一百多年前,丁汝昌绝望地服毒自杀,以身殉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站在染满中华同胞血迹的土地上,我们的思绪像黄海的波涛一样澎湃起伏。同行的老将军听着解说员的介绍,眼里也蓄满了晶莹的泪水。

甲午海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还赔偿白银3.4亿两,相当于日本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7倍。前人有诗曰:万顷云涛玄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间。舟人哪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

博物馆里,北洋海军公署的牌匾上,“威震海疆”四个烫金大字闪着刺眼的光芒。“落后就要挨打”,在这里,我充分领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后来,英军强租威海卫,使刘公岛陷入了长达42年的殖民统治之下。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之四《威海卫》中曾经泣血痛哭:“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锈迹斑斑的鱼雷、炮弹,甚至还有又粗又长的铁桅杆,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痛苦经历。

返回的时候,黄海海面上一片平静,阳光洒在水面上,荡起鱼鳞般的金光,游船在海面上划下道道波痕。一百多年前,外寇的铁舰也曾在我们民族的心头划下道道难以抚平的伤痕。

我是噙着泪花离开刘公岛的。

刘公岛啊,若干年后,我再回来看你!

【作者简介】相军(男),出生于沂蒙山区,山东省平邑县人。1991年12月入伍,1994年4月入党,专业技术上校军衔,中级职称,曾任中央电视台军事记者17年,圆满完成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济南军区时的摄像保障任务,多次参加军委及军区组织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印尼特种部队联合训练”“朱日和”系列演习及“前卫”“确山”等重大军事演习,参加了“2008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抗击冰雪自然灾害、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活动宣传,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800多篇,专题片、纪录片40多部,90多部新闻、专题片、纪录片等电视作品在全国、全军、军区获奖,曾创办北部战区陆军第一个网络电视节目《北陆新闻》。荣立二等功2次,多次被济南军区表彰为优秀机关干部、优秀新闻工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镜头后面的故事——一名电视记者的采访随笔》《炊烟与硝烟》等。2017年自主择业,2018年创办山东鲁兵传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承接软件开发、宣传片、纪录片、专题片、汇报片、教学片、警示片、微电影、影视剧、MV拍摄制作、在线课程、微课慕课、虚拟仿真、数字展馆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