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圈范围有变!深莞惠组团“入圈”,构筑“一主两副七廊多节点”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以引导各地在关键领域通过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效能和区域整体竞争力,全力推动建设世界一流都市圈。《指引》明确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的规划范围,并为该五大都市圈空间布局、交通系统、产业构筑、公共设施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指明方向。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官网通知界面。


根据《指引》,深圳都市圈将区域核心功能分散至距离主城30公里左右的若干节点与重点平台,形成“多中心分布式”的空间拓展模式,有望加快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的一体化、同城化进程。其要义是打造关键廊道和枢纽节点,通过增强城市边界地区资源要素的共享互通,满足都市圈复杂的功能供给需求,并联动广州都市圈共同支撑“黄金内湾”建设。重新定义的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东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

记者了解到,深圳都市圈将构筑“一主两副七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一主”即由深圳福田、罗湖、南山、宝安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两副”即东莞和惠州中心区。“七条复合交通走廊”则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快线为骨架,“多节点”串联国家现代服务业与头部企业节点(深圳会展海洋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国家综合性科学创新中心节点(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湾区制造总部技术转换节点(塘厦—平湖北/坂雪岗—大运新城)和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坪山—惠阳—大亚湾),助力打造“三横四纵”的网络综合交通格局。

相较于此前规划,最新调整之后的深圳都市圈总面积为13977平方公里,减少近3000平方公里。虽范围涵盖深圳、东莞全域,惠州除龙门县之外的其他行政区也都组团“入圈”(惠城区含仲恺高新区、惠阳区含大亚湾开发区),但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容,深圳都市圈的最大变化是,河源市与深圳都市圈再无关系,汕尾市中除深汕合作区外,海丰县、陆丰市也皆“离圈”。

至此,深圳都市圈规模“缩小”,而“都市圈”的定义愈加精准。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对于深圳都市圈来说,能够聚焦资源力量加速深莞惠核心城市发展,通过临深片区的一体化、同城化率先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含金量”得以提升。

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将成为深圳都市圈的着力点。《指引》显示,依托深汕高速、深汕高铁、深圳轨道交通14号线形成的渡河交通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龙岗—惠阳。同时,统筹跨界主次干道和城市轨道,推动建设时序、道路等级、设计标准等衔接,重点梳理东莞南部九镇、惠州惠阳与深圳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五区的交通对接,形成合理、便捷高效的边界综合交通网络。深莞惠中心区将布局9个轨道主枢纽,发挥主城区人流集散的功能。其中,深圳布局5个,分别为深圳北站、深圳站、西丽站、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东莞布局2个,为东莞东站、第二高铁站;惠州布局2个,为惠州站、惠城南站。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都市圈将在人口与经济活跃的东莞、惠州和深圳相邻地区,通过设置虎门站、滨海湾站、塘厦站、光明城站、平湖站、惠州南站6个临界次级枢纽,与主枢纽形成高效的轴辐式结构分担主枢纽压力,支撑东莞滨海湾新区、深圳会展海洋新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塘厦、平湖北、大运新城、惠阳以及大亚湾等关键分布式产业节点。

在海港和空港建设方面,《指引》提出,强化深莞惠海空枢纽资源整合,构建以深圳港为国际航运枢纽、以东莞港和惠州港共同支撑的都市圈港口群。并且,以深圳机场为主枢纽,联动惠州机场的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协同打造深圳都市圈高品质创新型国际门户枢纽。同时,加快惠州平潭机场改扩建工程,预留机场扩容空间,建设惠州千万级干线机场。

据悉,在坪山—惠阳—大亚湾这一“湾区先进制造产城融合节点”,将形成深惠融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工业4.0产业集聚地区以及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产业策源地。其依托坪山比亚迪、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协同惠阳、大亚湾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主要发展电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形成区域协同、分工明确的空间产业链布局。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