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孔子 | 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秋·节气简介

2022年8月7日20时29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是“四立”之一,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山畔层林尽染秋,万物蕴美待丰收。今天我们送您一幅山东电视文旅频道和孔子博物馆合作,重磅推出的联名款“二十四节气——立秋”海报,您可以把它保存到手机并设置为壁纸,感受初秋风轻云淡的美好。

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之后的风已不同于夏天的热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早晨,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同时,秋天的寒蝉也开始感阴而鸣。实际上,我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段时间还是很闷热,有民谚说到:“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所谓“热在三伏”,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这一时节雨水相对较少,地表温度甚至可能超过头伏和二伏,所以人们形象地把这一时期的天气叫做“秋老虎”。

立秋·文物之美

立秋,花果飘香,蜂舞蝉鸣,景色中还带有些许夏意,却在某片随风飘落的树叶中透露出一丝秋色。让我们一起在文物中探寻这初秋之美吧!


毕景桓花篮册页(之一)

清 孔子博物馆藏

画册纵35厘米,横44厘米,纸本设色,工笔重彩,推篷式绫裱。绫裱一册共十二页。每一页均绘有形制不同的花篮,花篮中或绘百花,或绘百果,或花果同绘,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佛手、石榴、莲蓬、桃子、枇杷等百果飘香,垂涎欲滴。


道光粉彩杂宝花卉纹盖盆

清 孔子博物馆藏


此盖盆呈圆筒形,钵形盖,双桃钮,宽折沿,直腹,铺首衔环耳,圈足。通施松石绿釉;盖顶饰朵云纹,盖面饰杂宝、花卉纹,盖沿饰回纹一周;折沿饰三角形纹,沿下饰如意云头纹,壁饰花卉、瓜果、杂宝等纹。

青花“南屏晚钟”碗

 清 孔子博物馆藏


侈口,深腹,圈足。内沿弦纹框内饰锦纹,开光绘五组八宝纹,内底饰山水人物高士图;外壁绘山水人物图,行书题“南屏晚钟”“重湖秋色已沉沉,梅阁参差半又阴,南浦钟声和雨水,淄川渔火出前林”,落款“山字书”,印“竹石”。

此碗胎体坚致,釉色硬亮,青花色泽淡雅,或淡描或重描,先勾线,后罩青,再运用渲染的手法,使得山水层次分明,远山近景,疏落有致。人物绘画精细,衣纹清晰,神情自若。诗画合一,趣味盎然。

立秋·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饮食上应基本做到“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

清淡为主。秋季气候干燥,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益中补气的食品为主,可食用芝麻、蜂蜜、银耳、百合、莲藕、菠菜、鸭蛋、枇杷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食酸。立秋视界在饮食上要注意“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可食用苹果、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含酸性水果。

祛湿进补。秋季适宜人体进补,但立秋前后不适宜大补特补,应适当吃一些祛湿的食物。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等。


立秋,是秋天的起点,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恰如人的成长,褪去春天的浮华,隐去夏日的躁动,在秋季的从容中收获岁月的积淀,少了几分张扬与恣肆,多了几分内敛与淡然,静候人生的丰收时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