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院到医院,戈亚平主任的39年临床光阴

1983年戈亚平主任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毕业后戈主任被分配到院成了一名普通的医生。在那个医生比较稀缺的年代,戈主任经常被派到乡下义诊。崎岖不平的山路,风雨交加的天气都是时常要遇见的。回忆起曾经的岁月,戈主任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工作。”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戈主任在眼病专科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9年,几十年的沉淀与积累,几十年的专研与进步。戈主任现任吉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眼科医师协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卫生信息学会眼视光与眼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撰写专著两部。

尽管拥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众多头衔,戈主任为人却特别的低调谦虚,对待后辈非常的和蔼可亲,对待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正是这样,让戈主任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一切为了患者着想。

因着这份责任和耐心,眼科门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位50多岁的聋哑人。因患有双眼白内障,唯一与世界沟通的感官也向她关起了窗户。患者家属陪同患者辗转了几家医院都被手术难度大而婉拒,最后来到普瑞由戈主任接收治疗。戈主任说:“我不收她,就没有人愿意收治她了。”

在术前,戈主任与患者制定了几个手术中转移方向的手势,但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原因,在术中很难配合医生。不过手术已经开始,“再难也要进行。”这是戈主任的坚定与信心。眼睛是非常脆弱的器官,手术医生的手必需要快准稳,尤其在遇到特殊患者的时候,一个是要求速度,一个是要求医生的专业技术,因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对患者不可逆的损伤。戈主任面对聋哑患者,顶着巨大的心里压力,毅然决然地走上手术台。戈主任说:“我没想那么多,只是想手术后患者就能康复了,她本身是聋哑人,要是眼睛再看不见了,怎么办。”

医疗应该是最复杂、最特殊的“服务”行业,兼具治疗身疾、安抚心伤的双重责任。从医近四十年,戈主任说自己不知道优秀的医生是什么样,但是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所以需要付出比很多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更多的努力。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要过“有担当”的日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