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座“古老的中国城”:中国通往德国的门户,德国了解中国的窗口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7日讯 8月17日,修缮后的郢趣园面向公众重新开放。这座古韵楚风的中国古典园林坐落于德国杜伊斯堡鲁尔河畔。40年前,中国武汉与德国杜伊斯堡因钢结缘,并缔结为友城,这个园子即为武汉人送给德国朋友的一份“武汉礼物”。

北京时间8月17日,位于杜伊斯堡的郢趣园经过修缮重新开放,索伦·林克市长(右二)前往郢趣园参观。傅昕供图

在杜伊斯堡市长索伦·林克(Soren Link)的童年记忆里,小时候,家人常常带着他去郢趣园游玩。近日,他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杜伊斯堡是一座‘古老的中国城’。一代杜伊斯堡人都是在富含武汉元素的城市氛围中长大。”

异乡武汉人,感动于这里的中国氛围

位于杜伊斯堡动物园内的郢趣园。傅昕供图

在知乎问答平台上,一位网友曾问:“杜伊斯堡火车站对面的那条Wuhanstraße(武汉街),与武汉有关吗?”

索伦·林克市长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杜伊斯堡,你能见到的关于“武汉”的印记,不止这一处。

德国杜伊斯堡市长索伦·林克(Soren Link)。Zoltan Leskovar 摄(长江日报资料图)

古韵楚风的中国古典园林郢趣园坐落在杜伊斯堡市鲁尔河畔,这座占地5400平方米的中国园林是武汉和杜伊斯堡在1982年结为友城后,武汉人送给德国朋友的一份“武汉礼物”。武汉市外办驻杜伊斯堡前负责人田克清回忆,为在杜伊斯堡修建一座中国园林,从武汉打包的原材料整整装了14个集装箱,漂洋过海运往杜伊斯堡。

位于杜伊斯堡动物园内的郢趣园。傅昕供图

1988年,郢趣园开园后,成为德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如今,郢趣园每年接待游客约80万人,享誉德国。

今年,两市对郢趣园进行了重新修缮。8月17日,修缮后的郢趣园面向公众重新开放。

8月17日,重新开园的郢趣园一景。傅昕供图

2018年,长江日报记者前往杜伊斯堡采访。记者在参观杜伊斯堡市政厅时看到,其中最大的会议室就叫“武汉厅”,墙壁上挂着中国水墨画,杜伊斯堡市很多重要决定都是在这里做出。

杜伊斯堡市政厅的最大会议室叫“武汉厅”,墙壁上挂着中国水墨画。长江日报资料图

“武汉元素在这座城市里生根、发芽。”武汉人傅昕已在杜伊斯堡工作、生活33年,身在异国他乡,他常常感动于这座城市的中国氛围和武汉元素。傅昕总是向别人提起杜伊斯堡市内的一家“武汉酒楼”。当年,他刚来到杜伊斯堡,在街头看见一家以武汉命名的餐馆,十分欣喜,问了服务员才知道,老板是香港人,了解到杜伊斯堡和武汉是友好城市后,便为餐馆起名为“武汉酒楼”。

在杜伊斯堡市,“中国武汉号”列车往返行驶于鲁尔区。长江日报资料图

在杜伊斯堡,还有一列行驶于鲁尔区的客运列车被命名为“中国武汉号(Wuhan China)”。该列车车体通红,车身上的中文篆体“汉”字十分显眼。索伦·林克市长曾解释,“这不是一个常规性的决定。”在德国历史上,以外国城市命名客运列车,这是首次。“用武汉命名德国客运列车,足见我们对武汉关系的重视。”

40年前牵手,如今联系更加紧密

8月17日,索伦·林克市长(左)与德国湖北社团联合会执行会长吴敏在郢趣园内合影。傅昕供图

杜伊斯堡和武汉结缘要从40多年前说起。

20世纪70年代,德国援建武汉冷轧钢厂。当时,一位德国工程师陪夫人在长江边散步。夫人看到汉江与长江交汇的景色,不由想起家乡,位于莱茵河与支流交汇处的杜伊斯堡,也是一座工业城市。

这位夫人回去后立即给杜伊斯堡市长写了封信,呼吁家乡与武汉结为友好城市。

1982年,两城牵手,成为首对中德友好城市。

在索伦·林克市长眼里,杜伊斯堡和武汉都是一座“水与火之城”,两城生来就有极多相似处。

在中国中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孕育出九省通衢之城——武汉。

在德国西部,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滋养出水陆交通枢纽——杜伊斯堡。

两城相隔千里,都曾是钢铁产业中心。索伦·林克市长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聚焦钢铁行业是40年前友城合作的起点。”

杜伊斯堡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欧洲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港。近几年,经历产业转型的杜伊斯堡正由钢铁之都转变为运输港口城市。但面对竞争压力和能源转型挑战,杜伊斯堡遭遇发展瓶颈,期待释放潜力。

2010年初,多个中国城市希望发出开往欧洲的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但欧洲各界对中欧班列的稳定性、安全性、可行性大多持怀疑态度。火车开到德国,停在哪个城市成了个问题。作为武汉友城,杜伊斯堡对中欧班列持欢迎态度,杜伊斯堡的“中国故事”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2011年3月,首列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成功开行。2015年7月,武汉始发的中欧班列,也将杜伊斯堡作为终点。两个同为物流枢纽的城市,因这趟列车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眼下,武汉友城杜伊斯堡成为80%从中国驶来的列车在欧洲经停的第一站,是德国与中国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之一。

“杜伊斯堡港的繁荣离不开中欧班列的贡献。”采访中,傅昕提到了一个杜伊斯堡高速公路上的常见景象,“如果你开车行驶在高速路上,会不断偶遇中欧班列的货运车,一辆一辆从你身边开过。”

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德国公司综合部副部长薛晋告诉记者:“随着中欧班列(长江号)运营发展,促进了武汉与杜伊斯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杜伊斯堡市长盼能尽快再来武汉

今年6月,中欧班列(武汉)开辟赴德新通道。通讯员徐晨供图

今天,在杜伊斯堡市联运码头场站,一个个标有“中欧班列”的集装箱被机械臂夹起,整齐码放,等待下一步运输,集装箱里载满了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医疗物资、汽车零部件等商品。

杜伊斯堡港口集团数据显示,2021年,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9%,净利润增长超30%。其中,与中国相关业务持续发展,当年往返于杜伊斯堡和中国城市之间的中欧班列达到单周最高70列,创下杜伊斯堡港中欧班列运输量新纪录。

因中欧班列(长江号)的开通,也为武汉和杜伊斯堡之间的贸易往来搭建了一条方便快捷的物流通道。数据显示,2021年,中欧班列(长江号)发运455列,同比增长97.8%,2022年上半年发运281列,同比增长64.33%,为开行以来同期最好发运水平。

中欧班列为杜伊斯堡带来了商业投资、人文旅游发展和更高的国际知名度,而杜伊斯堡更是将自身定位为中国通往德国的门户和德国了解中国的窗口。

薛晋介绍,中欧班列开通运行后,中国的影响力在杜伊斯堡逐步提高。在杜伊斯堡及其周边设点的中国公司不断变多,中国物流公司和电商公司开始围绕杜伊斯堡设立仓库。杜伊斯堡也正在建设专门针对中欧班列的铁路场站,该场站为铁水公路联运场站。

中欧班列的开行为中德之间经贸往来提供了有力支撑。傅昕记得,1989年他到德国读书时,杜伊斯堡街头的中国人还多为留学生。如今,走在杜伊斯堡的街头,除了留学生,更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杜伊斯堡。

1994年,傅昕从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毕业后决定在德国创业,田克清极力邀请他将公司落户在杜伊斯堡,“杜伊斯堡和武汉是姊妹城市,你的公司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傅昕说,那时,他是第一个在杜伊斯堡创业的武汉人。而今天,在杜伊斯堡落户的中国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目前有超过百家中国企业在杜伊斯堡发展。

杜伊斯堡文化与城市历史博物馆内的中国展厅。傅昕供图

就在最近,傅昕多次开车前往杜伊斯堡文化与城市历史博物馆,那里正在展出杜伊斯堡国际关系展览,其中一部讲述杜伊斯堡与武汉交往的故事片在中国展厅内被反复播放,展厅内还展示了一幅黄鹤楼绘画作品。

杜伊斯堡文化与城市历史博物馆内展示的黄鹤楼绘画作品。傅昕供图

记者了解到,杜伊斯堡近期将首次举办“中国节”。届时,杜伊斯堡这座德国城市将注入更加浓郁的中国风情。

对于武汉和杜伊斯堡的未来发展,索伦·林克市长抱有极高的期望。“杜伊斯堡与武汉自建立结对城市以来,在科研与教育、高校与学校合作、经济合作与投资、物流与交通项目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未来,我最希望的是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科技研发、民间交流互访等领域持续深入合作。”2012年就任市长、上一次是在2018年访问武汉的索伦·林克,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希望能够尽快再来一趟武汉,同时也诚挚邀请武汉市民到杜伊斯堡做客。(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 范婷婷 通讯员刘雨诗)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