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120急救医生的一天:烈日下与时间和生命赛跑

人们常把院前急救比喻成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因为这里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地方,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惊心动魄的场景,与死神一次次“掰手腕”。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近120急救医生的一天,去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早上8点不到:随时准备开启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虽然立秋已过,但高温仍在持续,每年的高温天是120最忙碌的时候。南京市急救中心城北分站,就是急救医生莫钧锐的“主场”。推开一扇不起眼的门,七八平方米的房间内,最醒目的是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和几个水杯,在120出车的空当,急救人员便在这里作短暂休息,以及交接班。早上8点不到,莫钧锐换好衣服,紧张而忙碌的一天随之开始。

正在记者准备和莫钧锐攀谈几句时,120通讯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幕府东路一位老人头部受伤。闻讯莫钧锐立马“变身”,飞速跑向救护车,护士和急救员同时到位,伴随响亮的警报声赶赴现场。莫钧锐一下救护车,便一路小跑赶到伤者身边,马路成了急救人的“战场”。急救团队有条不紊地给伤者进行检查、包扎、搬运,监护,一气呵成,同时细心地替患者撑伞,将伤者快速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8:40,当急救人员返回分站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又接到新的任务,莫钧锐迅速浏览了一遍信息,招呼急救团队其他成员火速前往,不到两分钟救护车再次驶出站点。“老人什么时候昏迷的,现在叫他有没有反应”“平时有没有高血压或其他疾病”……在车上,莫钧锐快速拨通病人家属电话,询问病人具体情况。仅8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现场,莫钧锐跳下车快步跟着等候在楼道口的家属跑上楼。老人浑身发烫,已经昏迷。急救人员立即给予散热、吸氧、输液等急救措施,然后大家合力将老人抬下楼,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短短一个多小时,莫钧锐和急救护士夏燕,急救员俞伟、金宗益的衣服都已被汗水浸透。“只要病人平安无事,这些都不算什么”, 莫钧锐抹了抹汗说道。

午饭时间:忙起来的时候吃到一半也要赶去急救

11时许,正值最闷热的时候,120通讯调度指挥中心接到一个车祸的警情。“你感觉怎么样了?”“这个部位痛吗?”到达现场发现有母女2人受伤,莫钧锐一边给予关切的询问,一边指导急救团队对患者快速处置判断伤情、止血包扎、转移患者。

记者发现,在救护车上,莫钧锐会一路跟伤者聊天,缓和紧张的气氛,他善于观察细节,对患者的照顾也是体贴入微。

当他们赶回分站已经是中午12:20了,莫钧锐和他的同事赶紧吃饭。“今天还不算忙。真正忙起来的时候,午饭吃到一半,放下碗筷又要赶去急救。”用餐的间隙,莫钧锐说。一上午,记者还见到了中暑的快递小哥、昏迷的老人……吸氧、降温、心肺复苏,莫钧锐和他的同事几乎没有歇息的时间。

“我们实行24小时值班制,白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晚班则从晚上8点至次日早上8点,每个班次由一名急救医生、一名急救护士和2名急救员组成。我们分站平均每天要出车急救20次,常常刚吃了一口饭,电话就响了。有时候,我连要不要上厕所也要考虑一下。” 莫钧锐表示。

下午4时:已出车8趟,“天气越热,任务越重”

下午4时,莫钧锐接到指令,某施工现场有一工人脚被砸伤。他即刻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一名工人被搀扶着出来,被重物砸伤的脚正不停地流血。由于天气炎热,莫钧锐和他的急救团队第一时间将伤者转至救护车内进行心电监护、清理伤口、止血包扎。当他们把伤者安全转运到医院刚回到分站,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现场:有一孕妇快分娩,需要紧急送往医院。而这已经是今天莫钧锐的第8趟出车。

“天越热,患者越多,任务越重。” 莫钧锐告诉记者,意外事故增加不少,而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为了防止中暑,单位为他们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和绿豆汤。“我们自己首先不能倒下。”

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医’心向党、踔厉奋进”。今年的医师节,对莫钧锐和同事们而言,跟平时没什么两样,单位特地对所有急救医生进行了慰问。“挺暖心的,也更让我坚定,这份工作很值得”,莫钧锐说。

通讯员 国立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吕彦霖

编辑:魏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