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刘元生:初心如山 山林为他画下人生年轮

吃过早饭,82岁的刘元生就出门上山了。这个习惯,他坚持了20年。

一串脚印,绵延成一条山路。巡山、种树、防火……,这是刘元生成为一名护林人后,每天都在重复做的事。就是这个平凡的岗位,却靠着老人的一股倔劲儿,硬是让满是石头的荒山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

刘元生,莱阳市柏林庄街道白藤口村村民,山就在村周围,有十几座,曾经因为过度砍伐、无序放牧,成了一片荒山。

2001年前后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护林,当时柏林庄镇分到了3个护林员名额,在家种果树的刘元生因为当过村干部,责任心强,被村支书推荐,从此后半生与山结下了缘。

上岗前,刘元生到县里培训了仨月,明白了一个理儿:“保护大山,一得多种树,二要会管理”。

刚开始,在满是石头的荒山上种树,能靠的只有人。于是,刘元生带头每天搬苗种树,一次只能背十几棵树苗。挖坑培土更是辛苦,遇到石头,挖好一个坑就需要半个小时。日复一日,刘元生的目标朴实而坚定,“用绿树把难看的山皮遮住”。渐渐地,白藤口村四周的荒山上,多了一片片新绿。不过比起种树,更难的是护林。在那个护林意识比较模糊的年代,阻止人们伐树和放牧,无疑是在和村民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挑战,放牧甚至是一些村民的收入来源。为此,刘元生用了各种方法,偷砍树木他真抓不手软,放牧毁林他苦口婆心劝导。

刘元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家里的果树常常在开花和刚要结果的时候遭到破坏,种的玉米地没能幸免。后来随着人们对护林工作的理解,再没出现报复的事情,但当年的心痛和委屈,直到今天谈起这些往事,刘元生还是没能忍住,一时老泪纵横。为了治标治本,刘元生主动向上级申请成立了护林队,让确实困难的村民即使不上山砍树、放牧也有收入来源,让“毁林者”变成护林者。

在刘元生的带头下,造就了如今一片3600多亩的山林。郁郁葱葱、鸟语回荡,曾经消失兔子、狐狸、獾等野生动物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看着被绿色覆盖的山,刘元生充满了成就感。二十年,他有了和山一样的品质。面对各种荣誉,刘元生说自己就是护林员代表,他始终认为,是这些年国家政府对保护绿水青山的努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成绩是大家的,我就是做了该做的”。

四季轮回,初心如山。除了年龄,他一切如初。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刘元生身体硬朗、精神饱满,虽然所在的护林队人数增到10人,一些高科技护林设备也让他看不明白,但他还是依旧坚持每天两次巡山,上午下午各3个小时,“习惯了,不转一圈总不放心”。

他走过山,林为他画下人生年轮。刘元生说,松树一年长一节,巡山时数数有几节,就想起了自己护林的那些年那些事。自己打算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