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言城市 | 坚持改革开放 推进乡村振兴

文/王克剑

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乡村。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乡村振兴。

在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以及确保脱贫地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后,还应继续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与改革,积极回应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村振兴,首先要推动乡村发展,加快产业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利用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活力。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挥乡村多元价值,挖掘乡村在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延伸出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乡村电商等一二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就地致富,以县域为主阵地,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坚持“两山理论”,厘清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改变以往粗放式发展模式,打造绿色集约的新业态,让产业绿起来、乡村富起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应在乡村建设方面下功夫。乡村建设应紧扣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加强乡村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并健全实施机制。聚焦乡村建设“硬件”,即加强乡村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商业、住房、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逐步使乡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同时,还要注重乡村“软件”建设,即根据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注重保护乡村文化,体现乡村特色风貌,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此外,加强乡村“放管服”改革,激活乡村市场灵活机制,是确保乡村长久繁荣的关键,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坚持便民高效原则下,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优化乡村营商环境,便利企业、群众生产经营与办事创业;坚持市场导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服务作用,进一步激发乡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强化法治思维,依法保护各类乡村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用法治巩固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果,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监管水平;坚持系统推进,建立完善协同高效的“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机制,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更大激发乡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副会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