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博物馆月,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前来参观的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各种精美的展品、有趣的文创,还可以到中路假山的两侧来体验参与锦绣坊的手工活动,内容包含传统染缬、纺织、刺绣等女红技艺,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前来“打卡”。
“我们用的是植物染料——板蓝根,小方巾在染缸中被染成绿色,大约经过5分钟再拿出来,还要在空气中慢慢氧化才能变蓝。”记者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体验工坊内看到,社教老师刘志远正带领着几名观众围在一个大染缸前,准备将已经层层“包装”好的染布投入染缸。看到成品后,前来参与的观众不无称奇叫好。“太神奇了,没想到做出来是一朵‘小白花’,我太喜欢自己做的这个小方巾了。”“我们应该把中国的传统工艺继承和发扬让它传承下去,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非常美的艺术感。”参与的观众纷纷表示。
在另一间教室内,记者看到织布课程也在进行中,4名体验者正开启着他们的奇妙之旅。下腰、双脚轮换踩踏板,控制上下经纱的分合,左右丢梭、编织纬纱,推动筘架,将编织的纬纱扎紧……几番重复操作之后,经线和纬线慢慢交织在一起,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布初见雏形。“织布需要耐心,让心沉淀下来。对小朋友来说既能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感受这项传统工艺,一举两得。”一位带着孩子前来参与体验活动的家长告诉记者。
“工坊的课程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前来参与的观众也越来越多了。将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对传承和推广非遗文化也很有帮助。”北京艺术博物馆体验工坊社教老师姜庭波告诉记者。除了扎染、织布活动外,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体验工坊内还有簪花课程也在同步进行。喜爱自己动手制作胸针、发饰、折扇等手工艺品的观众可以利用假期来到这里,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独家”饰品,在品味古建之美的同时感受来自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希望观众能通过这些互动项目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是博物馆公众教育和文化传承社会职能的体现。”北京艺术博物馆社教部主任李宏介绍。
据了解,目前北京艺术博物馆的体验工坊除每周一闭馆外,其他时间均安排了手工制作活动,喜欢动手的观众可以通过北京艺术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除此以外,自5月1日至31日北京艺术博物馆采取延时开放措施,将每日闭馆时间延长至19点30分,为观众打造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技艺的环境,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让文化传播更有温度。(记者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