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真书04-唐代正字和正经的关系,《五经文字》对楷书的影响

L9-04认识真书4

2.4楷书的程序化

所谓「程序化」,指按照固定的程序做事,举例来说,你坐在工厂的流水线上,一个工件传到你面前,你的任务只是插多一个零件,你无须知道这个零件是派什麽用的,插完后传给下一个。在这意义上,你已经变成机器的一部分,你的动作是被规定的,也就是程序化的。

前面几课讲到,楷书的形成有三股力量推动,书法家和民间书写的作用已经讲过,今天要讲一讲政府的作用。政府为什麽要介入字体的发展呢?初衷是好的,政府要统一文字,以利交流。

从汉魏楷书产生一直到南北朝甚至隋唐,楷书异体字比比皆是,一来楷书是新生字体,初期写法未定,形体各异,二来全国分裂,没有统一的政府,法令不行。以上一课讲的写经为例,或随意增减点画,或随手挪动位置,这里五个字都是常用字,但写成这样识读不便。诚如启功所言:「迨至今隶既兴,其用归于简便,于是六朝别字,诡异纷繁,每使考文辨字者,望而兴叹。」这里所说的「今隶」,就是楷书初名。

从清代以来,研究魏晋隋唐别字成为一门专业,以秦公《碑别字新编》为例,「灵」字的异写有这么多,这还仅仅是刻在碑上的,尚未收手写墨迹中的异体字。一个字写法如此之多,当然有必要正字。

正字

什麽是「正字」?五级课程第二课讲过了,正字就是厘正文字的意思,规定标准写法。秦始皇时李斯等整理小篆,就是一次正字,不过那是篆书正字,现在是讲楷书正字。楷书正字主要工作在唐代完成,对后世影响非常大。讲到唐代正字,就有以下这些问题:

(1)唐人怎样做正字工作?

■(2)正字的成果,怎样推广?

■(3)楷书正字以什麽为标准?

■(4)楷书正字对书法的影响

〔1〕唐人怎样做正字工作?

唐代的正「字」,实际上是跟正「经」合在一起的。「经」指儒家经典,相传孔子治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据说《乐经》毁于秦火,汉代只剩下五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成为官学。但汉代的经学分成两派,一派叫「今文经」,他们的经书是汉初由一些老儒凭记忆背出来的,用隶书写成,隶书是今文字。后来陆续发现了没有被秦始皇烧掉的儒家经书,最著名就是壁中书,即孔子家藏在墙壁中的一批经书,用战国古文写成,称为古文经。汉末立熹平石经,由蔡邕书写,用隶书,这是今文经。曹魏正始石经,用古文写,每个字下还有小篆和隶书对照,这是古文经。

经书是先秦著作,不容易懂,于是就有学者给经文加上注疏。「注」是对经文字句的解释,但有些注都看不懂怎么办?于是又有人来解释注,注上加注,称为「疏」。经文上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引起注疏相差很大,从而产生不同的门派。尤其是南北朝时,国土分裂,注经也分成南北两派。虽然说隋朝统一了全国,但《旧唐书·萧德言传》说:「隋季版荡,庠序无闻,儒道坠泥途,诗书填坑阱。」经学衰落,思想混乱,这是唐立国之初面临的情况,所以开国之初,唐太宗立即做了两件事。

颜师古(581-645)

第一件事情,贞观四年〔630〕唐太宗诏颜师古入秘书省,任务是考定五经,确定经文。颜师古不负君命,两年后就拿出了成果,史称《五经定本》,即五经的标准本。这个本子用什麽字体呢?用楷书,是楷书五经标准本。

《唐六典》

秘书省这机构,简单地说就是皇家图书馆。《唐六典》卷十「秘书省」条记录人员编制:行政首长为秘书监,从三品,副首长为少监,从四品。此外有校书郞八人,正字四人,负责校正典籍和文字。校书郞是正九品上,白居易、李商隐、王昌龄等都做过校书郞,正字为正九品下,级别很低,经常是另有正职,来秘书省只是兼任。最多是「楷书手」,多达八十人,负责抄写,此外还有制笔匠六人,装潢匠十人,熟纸匠十人,这祕书省看起来好像一个作坊,功能完备,无须外求。「楷书手」隋代称为楷书郞,《唐六典》说:「隋炀帝秘书省置楷书郞,员二十人,从第九品,掌抄写御书。」在秘书省工作,最大优点是可以看到皇家图书秘藏,这对颜师古校订五经有极大帮助。

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归》

长沙人楚深,洞庭值秋晚。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孤游怀耿介,旅宿梦婉娩。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了解秘书省之后,有些唐诗读起来就能理解了。韩愈有一首诗《送湖南李正字归》,「李正字」就是担任秘书省正字一职的李础,他是贞元十九年进士,元和年初为秘书省正字。

白居易《秘省后厅》

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白居易有一首诗《秘省后厅》:「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唐文宗大和元年〔827〕,白居易任秘书监,那时秘书省工作是闲差,整天没什麽事,新秋近晚时分,他犯困枕著书睡着了。

颜师古贞观四年入秘书省,两年后完成《五经定本》,贞观七年正月,虞世南任秘书监,颜师古为少监,专职校正古籍,辨识奇文难字。他还写过一本《急就章注》,对学习《急就章》很有帮助。贞观十五年颜师古任秘书监,成为秘书省首长。颜师古的祖父颜之推也担任过校书工作,深研文字训诂,他还有一本重要著作,《颜氏家训》。整个颜氏家族出了很多人才,几代人都精研文字,如颜元孙,即《干禄字书》的作者,死后追赠秘书监。他的姪子颜真卿把《干禄字书》书碑刻石,影响深远。现在有不少人喜欢颜体,学颜真卿须知他的家族背景,才能理解颜体的特点,颜真卿为什么这样写。

颜师古拿出了《五经定本》,内容究竟对不对呢?唐太宗相当谨慎,「复诏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集诸儒重加详议」。房玄龄是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由他带领一批饱学之士来审查颜师古的《五经定本》。这些人各有师门,所读之书彼此不同,《贞观政要·崇儒学二十七》说:

《贞观政要·崇儒学二十七》

唐·吴竞

时诸儒传习师说,舛谬已久,皆共非之,异端蜂起,而师古辄引晋、宋以来古本,随方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太宗称善者久之,赐帛五百匹,加授通直散骑常侍,颁其所定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由此观之,颜师古的学问是经得起检验的,经此一役,奠定了颜师古的学术地位。

孔颖达(574-648)

《五经定本》面世,但经文不是容易读懂的,同一句话可有不同的解释,南北朝以来,经学形成南北两大派,这事情怎么办?唐太宗请来了第二个大学者,即孔子后人孔颖达。孔颖达于隋朝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后任国子监祭酒。

北京国子监

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兼管国家教育事务,「祭酒」为国子监行政首长,相当于大学校长。现在北京还有古代国子监遗址,始建于元代,1961年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贞观政要》说:「太宗又以文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师古与国子祭酒孔颖达等诸儒,撰定疏义,凡一百八十卷,名曰《正义》,付国学施行。」简单地说,孔颖达的任务就是整理历代《五经》注疏,他组织了一个团队,请了大约五十名专家,发挥每个人的专长,整理古人注疏,贞观十六年完成一百八十卷本《五经正义》。《五经正义》兼取南北两派经学研究成果,至此,经文和注疏都整理完毕,从此统一了经学。

到唐代宗大历年间,又出了一本书,这次是真正的楷书正字,书名叫《五经文字》。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说:

《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

唐·刘禹锡

初,大历中名儒张参为国子司业,始祥定五经,书于论堂东西厢之壁。有关张参这个人资料很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河间张氏》:「参,国子司业」。「参」有好几个读音,可以读can1,shen1,cen1,san1,因为不知道他的字,很难确定读哪一个音。祭酒等于大学校长,司业是副校长,从四品下。

《五经文字》

张参「详定五经」,不是详定经文,也不是详定注疏,他是根据《说文解字》、《字林》、《熹平石经》等经典,详定《五经》中有争议的字读音和楷书写法,《五经文字》三卷,分为一百六十部,收入3235字,但据现在学者统计,实为3250字。我们知道,《说文解字》收入经典用字9353字,《五经文字》收入的字,大约为《说文》的三分之一,没有争议的当然无须收入,好像「一二三」之类的字。

举例来说,「止」部「归」字收了两种写法,张参用小字注明:「上《说文》,下籀文,经典通用上字」,简单明了地说明了「归」字用法。而且请注意,这里讲到了小篆、籀文,原字没有出现,全部楷化了,所以这部书出来,对于汉字的楷化有极大的影响。

前面说过,唐代正「经」的过程,就是正「字」的过程,正经产生了三本书,同时把正楷字也确定了。这三本书是官本、官学,民间私学当然有所不同,但科举考试以五经为基础,五经一定,不合《五经定本》《五经正义》的都是异说,文字一定,不合《五经文字》的归入错别字。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一种思想以求观念统一,佛教国家有佛经,基都教国家有圣经,回教有可兰经,中国从汉武帝到五四运动前,最重要就是《五经》。唐太宗整理五经楷书本,是中国经学史上重大事件,国家治理有了理论基础,科举有了统一的教材,正因为《五经》的重要,正楷字随之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这一课比较长,只好分段公布,最近因为鼠标手影响打字,大大拖慢了进度,十分抱歉,谢谢各位听我的课。

本节要点:

唐代正「字」和正「经」关系。《五经定本》和《五经正义》。《五经文字》对楷书的影响。复习思考:

《五经文字》「疑」字归入子部,根据是什么?隶书「疑」字怎么写?现在「疑」字是什么部?正楷「反」字第一笔是横还是撇?二者都可以吗?如果不是写正楷字,在书法中为了变化,是否都可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