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风采】郭红玲:能救1个就能救100个

“快,快,快!保持镇静,不要慌乱,按照我的要求做。请放心,急救车已经出发,我在急诊室门口等着你们······”
每次遇到卒中急诊病例,安阳市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主任医师郭红玲总是冲在前面,电话指导、接诊、评估、给药、观察······从6年前的第一名脑卒中急诊病例开始,她日夜坚守在救治一线,带领团队挽救了2000多名脑卒中患者,创造了综合排名全国县级医院第一的成绩。
时值初秋,桂花竞相绽放,在这个美好季节,记者有幸约访到日无暇晷的郭红玲。在短短1小时的访谈中,郭红玲敞开心扉,将内心深处的故事向记者娓娓道来。

“我就是一名普通医生”

2022年8月17日晚,“出彩河南人”第三届最美医生名单揭晓,来自全省各地的10位医生获此殊荣。

在热烈的掌声中,身着白衣黑裙的郭红玲作为其中之一登台领奖。
面对赞美和光环,谈起获奖后的感受,郭红玲淡淡地说:“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干着医务人员应该干的工作,以后还会一如既往地干下去。获奖了,没感觉自己有啥特殊的。”
滑县是一个总人口超过140万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年近50岁的郭红玲,已在滑县人民医院从医26年,十几年来一直在神经内科工作,门诊平均每天接诊四五十名患者,其中脑卒中患者15名到20名。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患者甚至有生命危险。拯救一名脑卒中患者就是拯救一个家庭。”谈起工作,郭红玲说,脑卒中抢救是在与死神赛跑,必须竭尽全力、争分夺秒。为此,她总会第一时间迎接急诊脑卒中患者,及时观察病情并及早妥善处理。
“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开始算起,黄金救治时间是4.5小时以内。只有尽快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手段,患者才有康复的可能。”郭红玲提醒道。
回想起用静脉溶栓技术救治第一名患者时的情景,郭红玲仍记忆犹新。
“我完了,我这一辈子完了,我不会动了!”2016年8月,在河边久坐钓鱼的霍先生,准备起身时突然发现自己动不了了,被紧急送往滑县人民医院。当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时,他变得烦躁不安。在急救现场,霍先生痛苦的喊叫声,敲击着郭红玲紧绷的神经。
“怎么办?如果用普通的治疗方法,患者很可能瘫痪,再也无法站起来。但是我还没做过静脉溶栓,出了问题怎么办?”没有时间纠结,当时已经有相关知识储备的郭红玲决定试一试。
“我们信得过您。”经过沟通,家属同意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由于是第一次做静脉溶栓治疗,郭红玲在患者病床旁守护了两天两夜,不敢离开半步。几天后,患者站了起来,并行走自如。该病例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郭红玲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探索和尝试。
郭红玲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只要科室接诊需要溶栓的患者,她总是第一时间来到科室做指导示范。由于静脉溶栓治疗有9%的脑出血风险,郭红玲为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常常吃住在科室,守护在患者病床旁。
“我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做好,要坚持开展静脉溶栓,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挽救更多的患者和家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这是郭红玲做医生以来最大的心愿。

“能救1个就能救100个”

“能救1个就能救100个,我要让自己和团队更有底气去治疗更多的人。”郭红玲说。只要在溶栓时间窗的患者,郭红玲都愿尝试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且效果出乎意料,这让她越来越有信心。
于是,郭红玲开始带教科室里的其他医生。她说:“溶栓知识不在教材上,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我带着科室的人对着NIHSS量表为患者进行严格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判断患者的脑卒中程度,最终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治疗的病例越来越多,郭红玲逐步带领科室同事进行溶栓治疗。这个时期的郭红玲还没有参加过任何专业培训和系统学习,但是她坚持学习网络专家讲座以及相关指南。
2017年8月,在一次全国神经内科年会上,郭红玲在NIHSS比赛上获得了第一名。这个结果对她触动很大:“原来我们县级医院医生也可以做到最好!”
回去后,郭红玲干工作更加有动力,但她总感觉单靠经验去治疗患者,还缺乏更规范更系统的理论知识支撑。2017年12月,她又自费到天津参加了20多天的静脉溶栓技术培训。
随着静脉溶栓技术的日臻成熟,郭红玲又有了新的想法,选派科室骨干到全国顶级医院深造,学习大面积脑梗死取栓治疗技术,以更好地挽救重症状、大面积脑卒中患者。

2020年8月,滑县人民医院正式成立卒中中心,郭红玲作为卒中中心核心执行科室的负责人全程参与创建工作。有了卒中中心,溶栓工作前移到急诊,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入院后20分钟内就可以进行溶栓治疗,有的患者从进医院到用上溶栓药物仅仅用了5分钟。
自2016年以来,郭红玲带领团队为2000多名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取栓技术的成功应用填补了滑县空白,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健康福祉。
2022年2月,滑县人民医院在全国综合防治卒中中心排名、综合防治卒中中心静脉溶栓技术排名、综合防治卒中中心AIS(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再通技术100强排名中均位居前列。

“我的眼里只有患者”

“在医院,当我看到患者的时候,我会忘掉其他的一切。我的眼里只有患者,家人对我已经习惯了。”谈到这儿,对患者“心无愧疚”的郭红玲,觉得自己对家人有太多太多亏欠。
儿子年幼时,郭红玲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当时在部队服役的丈夫只得把孩子接到身边照顾。如今儿子已考上大学,她也难得与丈夫、儿子见面。
郭红玲丈夫转业后在郑州工作,家也安在了郑州。从滑县到郑州来回不到3小时的车程,郭红玲别说专程回家了,就是出差到郑州,也常常“三过家门而不入”。郭红玲的父亲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母亲做过双膝关节置换手术,行动不便,平日里全靠兄弟姐妹们照顾;她都是趁着晚上下班后,去探望父母,陪父母聊聊天。
2016年,因劳累过度、睡眠不足,郭红玲的左眼视网膜脱落,进行手术治疗。现在,她工作时会随身带一瓶眼药水,眼睛疼了,就滴点眼药水缓解一下。
“年迈体弱的父母本该由我照顾,反倒因为我工作太忙、身体不好让他们牵挂着。”每每提及二老,郭红玲都泣不成声,“前几天父母怕我忙起来吃不上饭,还包了好多饺子送来,让我冻到冰箱里,慢慢吃。”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郭红玲更多的时间,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医院只能救少部分患者,如果将脑卒中急救知识传播给更多的老百姓,让他们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不是就可以守护更多的家庭、挽救更多的患者?”
郭红玲说干就干。
只要有时间,郭红玲就会参加脑卒中防治科普活动,即使再忙,她每周最少下乡一次,提供义诊、健康咨询、科普宣教等志愿服务。
至今,她的足迹遍布全县23个乡镇、50多所中小学、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受益人次达20多万。
近年来,滑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先后被评为安阳市优秀卒中中心、滑县五一巾帼标兵岗;郭红玲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安阳市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标兵、优秀健康科普巡讲专家、卫生健康工作先进工作者、“出彩河南人”第三届最美医生等。
一小时的访谈很快就结束了。
此刻,户外空旷清凉,金灿灿的桂花开得正艳,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芬芳但不张扬。
郭红玲却来不及驻足欣赏,她又匆匆投入脑卒中的防治与诊疗工作······(本报记者 朱晓娟 通讯员 朱如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