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创新,在这里相逢!


中秋佳节前夕,位于武进区的中以常州创新园格外热闹。为期一周的2022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周在这里结出了丰硕成果——

新一届中以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常州和上海、青岛、广州、酒泉、南京的6个中以合作园区,与以色列6个孵化器结成“中以创新园区合作联盟”;“中以数字谷”揭牌建设;30个项目签约落地园区……

2022中以

创新合作周

创新之季,合作之约。每天,在中以常州创新园上演的,是科技与产业碰撞,创新与创业聚合的故事,而其背后,离不开人才与创新创业资源“相逢”的缘起。

01

这个中秋节小长假,在距离常州几千公里之外的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有3名来自常州大学的学生频频望月遥寄思乡情,周寅杰是其中一位。2021年10月,他从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毕业,赴以色列攻读机电工程硕士学位。

本科学习更多的是停留在书本和理论知识,许多先进的装备,周寅杰只在课堂上见过,但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实验室里,他可以穿着智能外骨骼设备进行体验、学习、测试,这让他一下子确认了自己的学习乃至就业方向。

“以色列拥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这里学习让我对专业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与更浓厚的兴趣,我所参与的项目将应用于医疗机器人领域。”一年来,周寅杰收获颇丰,得益于这段经历,结束研究生的课程后,他将回到常州,到中以常州创新园开始为期半年的工作。

周寅杰是一颗常州投向大千世界的种子,在以色列这个创新国度“育苗”之后,再回到中以常州创新园生根成长。今年,第二批5名常州学生已经成功获得全额奖学金,即将赴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深造。

为进一步借鉴以色列全球领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常州与以色列理工、本·古里安等高校积极合作,打造了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以科创学院等创新平台,推动常州和以色列高校开展“新工科”人才联合培养,并被国家赋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

今年,这一中以高校创新合作的模式被再度深化。在刚刚结束的“2022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周”上,中以科创学院第一届理事会召开。学院发布了“创业导向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联合全国重点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共同启动“中以国际青年创新孵化项目”,并持续深化与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项目制课程合作。

02

一些种子在抽芽,一些种子已经在中以常州创新园长出了茁壮的茎叶。

常州沙漠农夫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国栋硕士期间就读于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水处理专业。2020年,他与3位硕、博士校友合伙,在中以常州创新园创办了沙漠农夫,从事本土化的高净值精准农业。短短两年时间,公司开展的高密度室内循环养殖项目不仅成功申报“龙城英才计划”,还入选常州市农业农村发展扶持项目,争取到了相应的资金支持。如今,在常州的一些餐馆里,已经能吃上葛国栋高密度培育的南美白对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其实,沙漠农夫的创始人都不是常州人,但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将企业落户中以常州创新园。“因为感受到园区追求创新的真挚。”葛国栋说,“这两年来,沙漠农夫创业团队感受最深的便是不离不弃的‘陪伴’。给我们技术试错增强底气的,是中以常州创新园的惠企政策、人才政策。”

为了打造“创新浓度最高、创业热度最高、人才密度最高”的国际化科创园区,园区与以色列创新署共同推进实施“共建计划”,为以色列企业在华量身营造最适宜的发展空间,提供资金支持、设施设备补贴、人才补贴、税收激励、专业服务等。

建成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合作平台及载体。

常州持续在市级科技计划体系中设立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专项,专门支持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和入驻企业的创新合作,并优先支持全市科研院所、企业对以科技合作项目……

中以常州创新园成立7年来,累计引进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163家,几乎每一家都得益于上述政策,有一个自己的“成长故事”。

2018年,常州市小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徐晓辉从深圳来到常州创业。去年,在园区的牵线搭桥下,小域智能与启泰资本等创投公司集中签订了550万元的融资合作协议;公司又获得了中以常州创新园天使投资专项资金扶持500万元。如今公司产品已应用于顺丰、美团等公司的无人机物流。

“天空需要大地,才能保持高度;河流需要流动,等待新事物的到来,创新需要伙伴。”在中以常州创新园内,以色列的歌手吉拉德的歌声悠扬。秋风拂过兴隆河面,泛起阵阵涟漪,源头有来,川流不息。

来源:常州广播电视台  新华日报  微武进

记者、编辑:李梦娜  

审核:潘建炜  钱   韬  张盈盈

监制:黄   江  马凌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