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京法人丨杨隽男:把自己放进良性循环里,辛苦但有乐趣

“普法现场突发惊险一幕,法院干警冷静应对化险为夷”,很多人是通过去年夏天的一篇新闻报道认识杨隽男的。当时,她与同事正在社区普法,一名一岁左右婴儿被食品卡住,出现了窒息状况,危急时刻,北京三中院刑一庭法官助理杨隽男接过孩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施救。(

除了面对紧急情况临危不乱,胆大心细,在日常工作中,她也是一名出色的法官助理,调宣工作的先进个人,是法院内诸多干着“平凡小事”的“平凡一员”。

从“干一行爱一行”

到“爱一行干一行”

“多年以后,面对成山的卷宗,我会回想起师父把我领到刑庭的那个明媚的上午。”这句“百年孤独”式的开头常被杨隽男用于述说她和刑事审判的不解之缘。

2015年,杨隽男毕业后进入到北京三中院刑事审判庭工作。对于研究生以民事诉讼法学为专业的她来说,这是一次“惊喜”的转身,惊的是专业破壁,喜的是领域打开。带着忐忑与期待,她一头扎进了刑事审判,“感觉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每天都有新鲜感”。

“刚来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如专门学刑法的同事专业,说问题时总露怯。”而“笨鸟先飞”的唯一方法就是勤学好问。于是,庭里的同事都成了杨隽男的“师父”。向“大师父”请教案子,向“小师父”学习钉卷;问姐姐们“要依据”,向哥哥们“翻理论”。一个问题弄不懂,就想法设法把这个问题吃透,一个案子值得探讨,就学着写成案例、调研信息;一套程序落实不熟悉,就结合规范与实践整理成自己的工作“小手册”。

作为法官助理,杨隽男工作业绩保持在全庭前列;撰写的多篇案例在《人民司法》《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等发表;撰写的学术论文在北京法院系统获奖,调研信息被市高院多次采稿;还多次受到了“嘉奖”。

“刑事审判实践就是我的刑法学导师,他让我感受到获得专业进步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儿”。

除了“专业关”,杨隽男要克服的还有“心理关”。辅助审理刑事案件,不可避免要直面案发现场、尸检意见等证据材料,“第一次见到尸检意见是来自一名窒息死亡的被害人,当晚都不敢关灯睡觉。后来才知道,这已经是我们的案件中最不血腥的了。”

不能看清楚案发现场的细节和被害人伤情的具体情况,是办不好刑事案件的,这是每一名刑事审判工作者都必须要克服的心理障碍。于是,杨隽男一步步开始,从需要在同事们的陪伴下一起查看尸检报告,逐步成长到现在独自查看血腥案发现场面不改色。

“怎么克服恐惧?”“唯眼熟尔。”

“看这些证据什么感受?”“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所以要保护脆弱的生命。”

一转眼,杨隽男已经从事刑事审判辅助工作七年了,有朋友说,“很羡慕你,总在干自己喜欢的工作。”

事实上,她最初是因为“干一行”才去学着“爱一行”,后来又因为“爱一行”会去想着如何更好地“干一行”。

“无论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都要努力把自己放进良性循环里,才能虽然辛苦,但有乐趣。”

是团队“小快手”

也是内勤“小管家”

如果你去问杨隽男所在团队的法官,隽男干工作怎么样?他们大多会告诉你,“快”“麻利”“是一个小快手”。

杨隽男工作节奏紧凑,快而不乱。她做工作细致,办事情规范,推动程序时会“碎碎催”,核对文书时候有“强迫症”,对于工作“心中有账”,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

“我受益于刑庭培养我的严谨、规范、勤勉的工作习惯,它让我习惯成自然,不用十分刻意就能做好工作。”

在杨隽男的工作经历中,有近四年的时间还担任支部支委和部门内勤。支部工作总括全局,内勤工作千头万绪,“一睁开眼睛就在琢磨‘轻重缓急’”。

为了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杨隽男不断探索工作方法来提升工作质效,不仅要能干,还要巧干。于是她成了“计划预案小能手”“台账清单小公主”,“多线程”齐头并进,“多方面”统筹协调。

从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到各类材料撰写,从新闻通报会到日常外宣,从调研课题到常规信息,从业绩考核到考勤管理,从爱心志愿队服务到“太阳村”普法宣传栏设计与建设……干着干着她自己也干成了三中院“宣传先进个人”“调研先进个人”。作为支部委员,她履行好了支委职责;作为内勤“小管家”,她也获得了同事们的好评。

“内勤的四年是最辛苦的四年,但也是成长最大的四年。不能轻看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它让我能站在全庭的视角去看待审判工作和审判团队,转变思维和工作方式,学会沟通合作,是很有意义的经历。”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

刑事惩罚是最严厉的惩治手段,但刑事审判工作者们常具有柔软的心肠。

在一件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中,被告人犯案时尚未成年,十九年后到案时已有一双儿女。开庭审理当天,因家中无人照顾,被告人的母亲将孩子带到了法院。

“大女儿还在上小学,一双眼睛怯生生的。小儿子才一两岁,懵然无知,玩得开心着呢。”为了照料孩子们,也为了庭审顺利进行,杨隽男经过沟通将一双儿女接入三中院内,安置在了诉服中心,交给同事们照料。

庭审结束后,杨隽男带着小零食又见到了这对孩子。小姑娘告诉她,自己知道爸爸“犯错了”,同学们也都知道,奶奶曾带着自己跪在对方的爷爷奶奶家门前乞求原谅,妈妈也暂时离开了家。小姑娘乖巧熟练的哄着弟弟,就像一个“小大人”,奶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在一旁埋怨“她爸爸不争气”。

“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杨隽男说,“父亲的事情本不应由那么小的孩子们来承担。”

于是,杨隽男和孩子的奶奶聊了很久,希望奶奶注意在孩子们面前处理这件事的方法,尤其是不要再带着小姑娘直接参与到这件事的处理中来,她还在读小学,心智还不能正确看待这件事情,这会加大这件事对她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

杨隽男也叮嘱小姑娘,如果在学校里因为这件事遇到困难,可以和我们联系。

案件审结后不久,法院突然收到了一封信和一个快件。信是被告人寄来的感谢信,快件是被害人家属寄来的锦旗,“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能在一件刑事案件中同时收到双方当事人的表扬是十分难得的事儿。

“通过刑事审判,除了惩治犯罪,还能弥合社会关系的裂痕,才是最好的效果。也是我向我的法官和合议庭学到的最好的经验。”

杨隽男说,“我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故事,普普通通,平凡一员。”

可正是因为法院内有许许多多平凡但又坚定的工作者们,在审判岗位上,日复一日地热爱坚守,案复一案地用心付出,才使得平凡亦变深刻,简单亦不简单。

他们的勤勉与坚韧,严谨与细腻,一点一滴,涓流成海,是法院干警们的生动写照,也是推动司法高质量发展的微小力量。

文字:北京三中院

编辑:赵美兰 姚日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