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YOUNG说 | 南粤少年带你“玩”科创

青春的成长之路,需要有好榜样的引领、好同伴的带动。近年来,在“挑战杯”、“三下乡”、“返家乡”等共青团实践教育工作中,涌现出一批青年榜样。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特推出“榜YOUNG说”专栏,以讲述他们的青春奋斗故事。

本期展播邀请到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来自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意溪中学高一级同学刘杭喆。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创新故事

刘杭喆是学校科创团队不可替代的骨干力量,经常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斩获佳绩。他专注科创,有前瞻意识、有探索精神、有动手能力,将生活与学习紧密结合,并服务社会,是“学研结合”、勤学创新的学生典范。

刘杭喆从小就对电脑制作和机器人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编程,喜欢创作各种各样小游戏和实用性的APP。进入初中,刘杭喆加入学校的创客社团,对编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开始了编程与硬件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从Mixly到arduino再到Python、C语言,各种编程软件都得心应手。怀着对科技创新的热枕,刘杭喆对生活中寻常的问题,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寻求解决方法。看到社会上入室盗窃案件时有发生,普遍家庭门锁的安全性能不高的现状,刘杭喆研发了一款能够把密码转化为光信号,安全性能高的门锁——光子秘钥。光子秘钥只利用了两个简单LED灯,利用波长和编码技术为锁头编译一段密码。其密码信息通过可见光信号发送,不易窃取和复制,给家居安全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后来,刘杭喆对创作智能、安全的生活设备充满了兴趣,创作了智慧家居、智慧路灯、智慧校园系列作品。他的作品“聪明的机器人”会和主人互动,可以为主人唱歌、讲笑话,进行简单的对话,在主人不在家的时候还会自动进行巡逻,发现安全隐患的时候,机器人会直接拨通主人手机报告险情。在疫情肆虐的环境下,为提高小区防疫安全管理,他创作了“智能防疫守门员”。

创作“AI智能养鱼”,采集的几百张鱼儿活动照片,再编写程序对摄像头进行训练,以达到智能识别和判断的目的

渐渐地,刘杭喆不满于一些模型类的作品,他总是思考,能不能创作出能够实际运用于现实生活的设备,让科技创新为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互联网+智慧农业”科技种养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和水质酸碱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远程在线采集土壤墒情、鱼塘水温和水质酸碱度,编写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实现墒情自动预报、灌溉用水量智能决策、远程/自动控制灌溉和投鱼料设备等功能。

刘杭喆创作的“互联网+智慧农业”科技种养设备现已应用在学校种植园管理中

作为学校科创团队的技术骨干之一,刘杭喆勇于创新,学以致用,设身处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服务社会,服务他人。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刘杭喆发现学校的公共卫生间经常因为清洁不及时而产生难闻的臭味,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智能设备。抱着这样一个想法,他不断地查阅资料,了解卫生间臭味的主要成分及来源。同时,为了获取更科学的数据,他用氨气传感器和程序编写制作一个臭味指数监测仪器,连续几天采集学校卫生间的臭味指数,特别是卫生间使用高峰期和低峰期,和刚清洗后的卫生间臭味指数。将采集到的数据对氨气模块进行人工智能训练,实现对环境值加工处理并图形化显示。用arduino语言环境,将ESP32单片机采集到的臭味数据等环境值上传到“设备云”后台,实现通过移动物联网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

一种过滤公共卫生间有害气体的智能设备创作过程 

刘杭喆不仅自己热衷科创,也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玩”科创。他勤勉乐学,主动发展,凭借乐观好学、团结友善等品格,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辐射作用,激发和带动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在科创的舞台上绽放出绚烂光彩。

刘杭喆参加广东科学中心组织的科创夏令营特训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的不竭动力。刘杭喆觉得新时代的少年首先要敢于创新,没有创新就只能活在别人的规则里,永远做不到突破。其次是要有执行力去坚定地实现自己大胆的想法、突破现有技术。刘杭喆同学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创新好少年的精神。

转自丨创青春

编辑丨陶陶

审核丨李鹏 袁峤 杜可洵 谢煜鹏 方页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