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00后”,主力“90后”!他们让肺部“杀手”无处隐藏︱过影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1日讯(记者许魏巍 摄影报道)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是“00后”,“90后”已然成为主力军,大部分人是博士学历。他们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十年如一日”攻克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难题。早起晚睡对于他们是常态,为一个试剂的实验,他们经常一个人奋战到半夜;有时候一个实验结果需要七八个小时的等待也是常事,他们就是这样坚韧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一群人。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从“不可看”到“可看”、从“可看”到“看清”、从“看清”到“好看”的不断提升,对肺部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胸透、CT等当前临床磁共振成像技术,信号来源于人体中水质子的信号,肺部是空腔组织,因此无法实现精细成像。在成像时,肺部就像一个“黑洞”。他们研制出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利用超级化的氙气体作为造影剂,可以实现“点亮”肺部的角角落落,为临床提供清晰的肺部磁共振影像,让肺部“杀手”无处隐藏。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部分研究团队人员合影。

朱玥设计磁共振造影剂合成路线。

王瑞芳用PH计检测造影剂的酸碱度。

丘茂松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合成小分子造影剂。

陈世桢教授使用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做实验,给“患者”穿上特制“小马甲”。

陈世桢教授使用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做实验。

陈世桢教授提取超级化氙气体。

江谋用小老鼠做磁共振成像实验。

江谋用小老鼠做磁共振成像实验。

吴轩核对培养基,准备细胞实验。

细胞传代实验。

给小老鼠做尾部静脉注射。

吴轩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仪做实验,获取老鼠的荧光图像,看造影剂是否到达老鼠病变部位。

吴轩查看实验所用老鼠。

陈世桢教授(左三)带领学生观看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结果。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