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安全、生态、交通、文化、发展功能,全力打造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3日讯 武汉拥有两江四岸滨水资源,江滩是这座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而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被誉为江滩的升级版。9月23日上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情况。武汉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涂金花表示,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正有序推进,廊道综合防洪能力、沿江环境均明显提升。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杨涛 摄

在全市域规划方面,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路、岸、产、城”等空间关系,编制长江大保护滨江带空间规划,涵盖长江岸线284公里、汉江岸线112公里,并衔接城市腹地1-3公里。分城区段、城郊段和农村段,其中,城区段自长江白沙洲至天兴洲、岸线长80公里,汉江自长丰桥至汉江河口、岸线长30公里;城郊段长江上延至江夏金口,下延至新洲长河入口,岸线长60公里;农村段延伸至全市域长江、汉江范围,着力打造“安全廊、生态廊、交通廊、文化廊、发展廊”。

涂金花,市水务局副局长。  记者杨涛 摄

同时,项目因水施策、因地制宜,高标准改造闸口42处,新建生态江滩面积138公顷,提升滨江碧道12公里。其中,42处江滩闸口改造,闸条全部采用新型拼装式铝合金材质,让“木质闸条+黄土泥袋”封堵方式成为历史,赋予闸门更多人文内涵,充分考虑弱势群体游览体验,合理设置无障碍通道,增添了城市温度。

其中,建成的汉江汉阳江滩三期、武昌八铺街江滩、洪山江滩等3处江滩,充分考虑不同高程的滩地上水概率和植物的耐淹性,优选乔木、灌木、花、草等品类间相种植,增加江滩植物季相变化,让原先的旧砂厂、破码头、养殖场等落后产业旧貌换新颜。建成的汉阳碧道、江北碧道等2处碧道,打通了江滩碧道断点,建立了江滩与城市腹地内联外畅的慢行交通体系,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交通便利,丰富了“两江四岸”游览体验。

为提高项目建设速度,多项目同步推进。在16个重点示范项目中,汉江汉阳江滩三期、江滩闸口改造、汉阳碧道、江北碧道、武昌八铺街江滩、洪山江滩6个项目已完工;汉江南岸综合治理、杨泗港都市T台、青山湿地一期(中石化柴油码头至八吉府大街段)生态修复、南岸嘴节点改造正在加速建设;同时,青山湿地二期、长江碧道慢行系统改造、长江二桥段节点提升改造、集家嘴节点改造(汉正城市阳台)、武汉关城市阳台、江汉碧道正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生态廊道具有调控洪水、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等生态服务功能,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的生态破碎化和众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下一步,武汉市水务局将继续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推进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让长江生态“回归”,让城市更加精美、更有温度,让市民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长江日报记者杨丝涵 宋磊 通讯员郭育军)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