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卖残次品遭投诉,盲盒经济要刺激更要理性

未来网北京9月23日电(吕豪景 记者 王军伟)“在泡泡玛特实体店内当场开了个盲盒,一打开娃娃头顶梳子已经断裂,心情立刻不爽。店内服务员称只能退回去,7-30个工作日调换。一周后去店里问是否到货,但被告知还没到。开盲盒的快乐真是被毁得一干二净!”一位名叫“M的日常”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道。

  近日,因多次开出残次品,盲盒巨头“泡泡玛特”遭消费者集体投诉,引起了“盲盒粉丝”的热议和广泛的关注。当开盲盒的“惊喜”被瑕疵品破坏,用户体验变差,它还能够引领潮玩文化,让年轻人为开盲盒的乐趣买单吗?

  屡屡开出残次品,盲盒还能开出“惊喜”吗?

  9月14日,消费者黄兰(化名)等多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起了对泡泡玛特的集体投诉,截至9月21日,仅一周时间集体投诉量已达到68起,消费者投诉问题主要集中于“售卖残次品”、“问题得不到解决”等。

  图源:划痕明显的泡泡玛特公仔消费供图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据黄兰投诉称,2月18日以及9月7日,其购买的DIMOO咖啡奶冻兔、樱花果冻兔、焦糖布丁兔,收到货后发现严重瑕疵。瑕疵表现在胶痕衔接明显、晕染混色部分衔接生硬、划痕严重、实物与宣传图片不符等。黄兰还表示,其请求维修三天无人回应,泡泡玛特客服回答话术重复,并未解决实质性问题。

  事实上,泡泡玛特因产品质量问题遭消费者投诉并非个案。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后发现,截至目前,本月针对泡泡玛特的投诉量为371条,而累计额投诉量更是高达9346条。另外,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以“泡泡玛特投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笔记达100篇以上。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未来网记者梳理后发现,消费者针对泡泡玛特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销售残次品以及瑕疵产品”、“退、换货困难”、“拒不履行三包法规定”、“迟迟不开具发票”等方面。

  针对消费者投诉、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未来网记者电话采访了泡泡玛特公司,工作人员称,“这些娃娃在运输的过程中产生磕磕碰碰,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娃娃衔接生硬等瑕疵,需要消费者向购买渠道工作人员出具图片进行判断,然后做出处理。如果经工作人员确认存在瑕疵的商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具体解决方案要根据客户诉求,比如一些会退到仓库进行更换。一般售后处理时间在确认收货15天内。”

  “盲盒”经济要刺激,也要理性消费

  自2010年成立,泡泡玛特已经走过12个年头,成为一代年轻人热捧的品牌。2020年11月22日,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一时风光无两。只是,好景不长,在上市后的一年半,泡泡玛特股价从最高点跌去了80%。

  8月25日,泡泡玛特发布2022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营收增速从去年同期的116.75%放缓至33.1%,毛利率从去年同期63%下降至58.1%。受多重成本项影响,泡泡玛特上半年净利润为3.33亿元,同比下降7.2%。

  近年来,“盲盒”经济在消费市场火热,因为盲盒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感和限量款带来的增值,使其备受追捧。这种“花钱买惊喜”的消费热潮也让不少商家有机可乘。

  而泡泡玛特作为盲盒经济的头部企业,在近一两年来经营状况迅速缩水,是否也意味着盲盒经济的由盛转衰呢?

  未知感的体验的确很新鲜,甚至有些刺激,这样的新鲜和刺激很容易让人上瘾。这也是“盲盒”经济火热的根本所在。但是,这些新鲜和刺激带来的上瘾,也很容易让人产生不理性消费。

  一边是盲盒商家的过度营销,背后是成本低廉溢价高昂。“近千元的娃娃成本仅30元”等现象层出不穷,一边是消费者冲动消费,“为抽取隐藏款,花1万多元疯狂购买106份盲盒”这样的现象也不少。

  8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取得监护人的同意。此外,不得实施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不得以盲盒名义从事或者变相从事赌博活动。

  有业内人士称,盲盒经济刺激了人们对未知的兴奋,但对这种兴奋和刺激是一时的,也是需要克制的。回归到理性消费,才是消费市场和消费行为的长久之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