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档案》为您揭秘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1972年9月25日至29日,日本新任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崭新的一页。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在实现邦交正常化的道路上,中日两国走过了二十多年曲折而漫长的道路。这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中间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今晚21:50,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为您讲述。

982名日本战犯被引渡至中国

他们在监狱里过着什么日子?

1950年7月18日,一列载着982名日本战犯的火车从苏联开出。这些战犯在日本投降之后被苏联俘虏,这次被引渡到中国,并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很多战犯认为自己难逃一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周总理指示,对这批日本战犯在押解过程中要做到“一个不死,一个不跑”,同时尽量给他们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和良好的饮食条件。收押以后,每个战犯根据改造的变化,尽量避免给他们判处死刑。纪录片《人道的宽待》珍贵影像资料显示,战犯们在监狱的生活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各类设施及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对于战犯们这样的待遇,管理所第一任所长孙明斋心有抵触。当年,他的家乡被日军“扫荡”,不少乡亲被杀害,舅舅被日本狼狗咬死。他在回忆文章里曾写道:“当年穷凶极恶的强盗,如今竟让我负责管理,我该怎样对待他们?”面对诸多不理解,周总理如何解开大家的心结?对待日本战犯的态度,对于争取和日本建交有着怎样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日邦交正常化迈出艰难第一步

中日民间贸易谈判障碍重重

1952年4月28日,台湾当局以叶公超为代表,与日本外长河田烈签订了《日华和平条约》,日本和台湾地区建立了所谓的外交关系。正因如此,新中国和日本的官方关系一时难以打开。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周恩来便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开始探索将民间贸易作为恢复对日邦交的突破口。

1952年5月,日本绿风会参议员高良富女士、日本社会党众议员帆足计、日本改进党众议员宫腰喜助受邀来到了北京。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正式访华的日本代表团。他们为之后二十多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由于当时接待外宾的北京饭店条件有限,周总理就安排他们住进了头发胡同的一座四合院,并专门为他们配备了厨师照顾饮食。随后,中方派出冀朝鼎和倪蔚庭为代表,开启了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谈判。面对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封锁,这场谈判如何展开?期间经历了怎样的一波三折?

三个“白毛女”惊喜同框

一部歌剧促成一段历史佳话

《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签署之后,中国贸易促进会主席南汉宸将一部16毫米的影片《白毛女》赠予高良富、帆足计、宫腰喜助三位日本友人。回国之后,日本海关禁止他们把胶片带进日本,经多方交涉放行后,还要求不得公开放映。日中友好协会冒险举行了“《白毛女》上映会”,使日本民众第一次看到新中国的影片。

1955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创始人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夫妇,第一次将白毛女的故事搬上日本舞台。松山树子在剧中出演“喜儿”,受到日本民众欢迎。同年9月,松山芭蕾舞团访问北京,还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宴会上,周总理领着中国歌剧和电影《白毛女》的扮演者王昆、田华来到松山面前,三个“白毛女”同框,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周总理这样说道:“田华是电影“喜儿”,王昆是歌剧“喜儿”,松山树子是芭蕾舞“喜儿”,你们是中日友谊的象征。”此后,松山芭蕾舞团16次访华演出,在中日友好交流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今晚21:50,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即将推出《以史为鉴回首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上集)》,敬请关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