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南泥湾大道改造BIM技术贯穿全程,智能信号网管理人员进出 精心谋划打造智慧工地标杆

南泥湾大道建设现场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马清妮 通讯员 夏晓仁

连日来,武汉南泥湾大道(三环线—汉西三路)改造工程现场,热火朝天。项目全长约5.98千米,其中二标段全长3.1千米,由武汉市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内容包括新建双向4车道高架桥梁,一对上下桥匝道,同步对地面道路进行断面优化和改造等。

自2020年9月开工以来,项目二标团队咬定安全生产、智慧工地建设、防疫保产三大目标全力冲刺。极目新闻记者采访获悉,该项目以BIM技术为抓手,筑织“智慧网络”,为项目高标准建成保驾护航。

■BIM应用 让施工“有据可依”

从汉西三路走进南泥湾大道施工现场,记者看到,高架桥已竖了起来,排水、道路部分已基本成型。

项目经理张海波说,项目横跨城市建成区,施工要求极高,任何动作都不容有失。为确保施工质量,项目团队决定将BIM技术贯穿施工全程。进场后第一时间,项目团队邀请专业BIM培训老师,对项目人员展开为期2个月的BIM技术应用技能培训,为高架桥建立桩基、承台、桥墩、箱梁共125个族库。

据解释,这相当于将一个乐高成品分门别类,细化为一块块构件,方便后期施工。有例为证:通过BIM建模完善图纸会审内容,项目部“预知”了墩柱顶面高程问题6个,钢结构干涉问题3个,规避了后期返工。

该项目钢筋厂科技感满满,如桩基钢筋笼制作,用钢筋笼BIM翻样软件进行钢筋快速翻样,再导出钢筋加工下料单,让每一节产出的钢筋笼都“有据可依”,确保了成品质量。

此外,项目还将BIM技术用于前期地质勘测,优化打桩方式;通过三维建模,对古田二路、古田四路路口进行BIM交通导改方案动态模拟,方便交通导行。

■智慧围挡织密安全“防护网”

该项目沿线穿越多个路口,车流人流量极大,安全施工压力重重。

高架桥段施工,过载和高坠是两大风险点。为此,项目团队采用高支模系统——选取8联箱梁,每联箱梁分别在1/4、1/2、3/4处布置测点,对高支模关键部位或薄弱部位的模板沉降、立杆轴力和杆件倾角、支架整体水平位移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在桥墩施工时选用装配式梯笼,确保桥梁结构稳固和人员安全。

“施工区域内,有一张看不见的‘信号网’。”项目技术负责人梅凯说,在项目部、生活区等封闭区域,采用闸机通道、人脸识别进行实名制管理;在绵延3.1公里的施工区,结合卫星地图+GPS定位,设置覆盖全线的“电子围挡”。人员进入现场,手机GPS定位自动检测工友是否进入施工考勤区,确认进入后,用微信小程序“劳务打卡宝”即可人脸识别考勤。后期,项目还将配备300个智能安全帽。

梅凯说,现场安装了13个球机摄像头,通过视频监控和AI智能识别技术,对现场未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未佩戴口罩等情况进行画面动态捕捉,消除隐患。

■自动降尘打造绿色靓丽工地

尘噪装置实时监测,全硬化路面平整清爽、围挡喷淋洒下丝丝水雾……记者来到古田二路一侧的施工围挡,降尘装置带来阵阵清凉。

据介绍,项目将监测设备与喷淋装置联动,当扬尘检测指标超过标准值时,喷淋装置可自动启动,也可根据现场情况,通过手机app手动开启,降低场内扬尘。

为了让工友有更好的生活环境,项目生活区内,食堂、淋浴间、洗衣房等一应俱全,还专门聘请了物业公司,对项目生活区及办公区进行专业管理。

夏季施工中,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工地内设置凉棚、茶水室,每天都会开展班前喊话,告知当天施工作业内容以及作业区域危险因素;同时,加大巡查力度,在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的前提下,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截至目前,该项目进展过半,建成后,市民从三环线额头湾立交可实现全程高架至南泥湾大道,在汉西三路落地后,接黄海路隧道直达汉口中央商务区,区间通行时间从现在的30分钟或将缩短至10分钟。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