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生产总值连跨3个千亿台阶 洛阳朝着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阔步前行

9月29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洛阳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洛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15分钟“阅读圈”“休闲圈”“健身圈” 更高品质的幸福洛阳要“出圈”

发布会上, 洛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徐衣显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洛阳市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打造更高品质的幸福洛阳。

就业│让每个奋斗者都拥有筑梦圆梦的舞台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让每个奋斗者都拥有筑梦圆梦的舞台。洛阳加大力度支持稳就业,发放稳岗补贴,建设“零工客栈”,开展线上招聘,开发就业岗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9万人。强化培训助就业,深化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加快“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多万人次,使更多求职者“一证在手、技能圆梦”。建好平台促创业,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成省级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3家,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7亿元,带动20万人成功创业、实现梦想。

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洛阳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持续补短板、提质量。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去年以来又开展了“十四五”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10年新增幼儿园1412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9%,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455所,1368所学校全面改薄,一大批山村小学旧貌换新颜,更多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高中教育提质扩量,7所现代化高中集中开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3%。职业教育彰显特色,成立12个产教联盟,一批优势专业、特色院校叫响品牌。比如,河南科技大学探索“新工科”育人模式,推动洛阳轴承“一校、一厂、一所、一院”资源整合,助力打造轴承制造新生态,该校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在全省率先入选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高等教育多元拓展,10所驻洛高校在校生规模超过19万,正高质量筹建洛阳乌拉尔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朝着建设“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大步迈进。

医疗│让每个人都享有更有保障的医疗服务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让每个人都享有更有保障的医疗服务。以打造“健康洛阳”为目标,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国家呼吸、中医脑病、中医骨伤科等3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建设,使优质医疗资源与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匹配,打造立足洛阳、辐射中原的区域医疗服务高地。同时,还有7家改制医院回归公立,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达到22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快建设,乡镇卫生院达标率达91%,实现了“大病不出市、一般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养老│让每个老人都能拥有幸福晚年

完善特色养老体系,让每个老人都能拥有幸福晚年。洛阳探索构建“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用心用情守护最美“夕阳红”。围绕“养得好”,城市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44个,高标准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养老机构床位2.1万张,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围绕“护理好”,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投用,老年人可以“一键下单”,便捷享受餐饮、医疗等优质服务。围绕“运营好”,坚持政府主导不包揽,全市90%以上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由专业市场主体运营,实现了社会效益、运营效益相统一。

服务│让群众就近享受便捷优质公共服务

持续提高生活品质,让群众就近享受便捷优质公共服务。洛阳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完善提升15分钟“阅读圈”“休闲圈”“健身圈”。打造“书香洛阳”,建成城市书房205座,博物馆、图书馆星罗棋布、免费开放。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建成各类游园300多处,广大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绿色福利。建立居民小区、社区、片区全民健身三级服务体系,建成社区体育公园50个,群众社区健身实现“1天1块钱”,受到广泛好评。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我们锚定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洛阳这个目标,将加大投入,办好实事,交出更有温度、更加厚实的民生答卷,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徐衣显表示。

洛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 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清零

发布会上, 洛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骁在答记者问中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洛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农业农村基础活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21年全市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61.01亿元,较2012年增加57.92亿元,年均增长4.2%。汇聚全市之力,如期实现全市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历史性任务。

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318个 居全省第一

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建成高标准农田238万亩,粮食总产连续7年超45亿斤,2020年突破50亿斤,创历史新高;优质杂粮、林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532万亩。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318个,居全省第一。

农民收入实现翻番 增速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万元,是2012年的1.22倍,年均增长9.3%,增速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2012年的2.91缩小至2.44。

全市99%的村庄达到干净整洁目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重要成果。全市99%的村庄达到干净整洁目标。截至2021年末,全市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275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2%,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5%。

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超九成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68万公里,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3个;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均稳定在90%以上;农村乡镇卫生院床位达1.06万张,较十年前翻番,县域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全部具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

“三权分置”确权发证数113.8万宗 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清零

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全部完成,土地制度改革确权到户547.4万亩,“三权分置”确权发证数113.8万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实现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清零。特别是去年以来,洛阳坚持富民导向,创新提出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以“小切口”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青年友好型城市为人才提供“真金白银” 洛阳要成为青春活力之城

发布会上, 洛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伟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洛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全市人才总量从2012年的53万增长到2021年的102万。去年以来,市委提出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出台《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青年人的契合度,让洛阳成为一座吸引青年、留住青年、成就青年的青春活力之城。

来洛人才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发布会上介绍,洛阳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扶持丨来洛应聘可免费入住青年驿站

增加扶持力度。来洛应聘青年可免费入住城区21家青年驿站,每年3次,每次5天。青年人才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最高可获15万元资金扶持;青年人才参与市级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最高给予60万元资金支持。对入选“河洛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河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分别给予最高5万元和30万元资金支持。

金融丨在洛创业青年可享100万到300万元不等创业担保贷款

强化金融支持。全市设立7只创投基金,总规模500多亿元,在全省率先推广“科技贷”“成长贷”“知识产权质押贷”。在洛创业青年可享受100万到300万元不等的创业担保贷款,去年以来洛阳成功发放贷款25.8亿元,扶持了1.4万名青年就业创业。

岗位丨“十四五”期间每年提供岗位约20万个

拓展就业岗位。“十四五”期间每年提供岗位约20万个,其中青年人才岗位约3万个,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项目、就业见习岗位等,招聘1万人以上。

安居丨安居体系让青年人才安居乐业

同时,洛阳优化安居体系,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人才公寓、产业社区公寓供给力度。全市建成投用青年人才公寓2016套,在建2500余套;“十四五”期间将筹集公寓10万套,保障青年人才来洛安居无忧。提升补贴贷款额度。来洛就业创业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与高学历人才同步享补贴政策,最高可以申请10万元购房补贴、7.2万元生活补贴、4.3万元租房补贴,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至65万元。拓增教育医疗资源。在青年人才集聚区域改扩建幼儿园34所、中小学12所,新建现代化高中7所,设立3个国家级、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引进和培育一批重点学科带头人,切实为青年人才子女入学、就医提供优质资源。

十年间生产总值连跨3个千亿台阶 洛阳朝着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阔步前行

发布会上, 洛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徐衣显介绍,十年来,洛阳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朝着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阔步前行。

极不平凡的十年,洛阳交出了一份浓墨重彩的答卷。战略位势不断增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自创区、自贸区、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级平台联动发展,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一大批试点落地开花,为长远发展蓄势赋能。

十年间生产总值连跨3个千亿台阶 稳居全省第二

十年间,洛阳经济总量跨越台阶,生产总值从2899.3亿元增长到5447.1亿元,连续跨过3个千亿台阶,稳居全省第二位,在全国城市排名从第51位攀升到第45位。质量效益大幅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5.3亿元增长到397.9亿元,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2.5%,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增加到16家。产业结构重塑调整,服务业撑起“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14.5个百分点,达到43.9%,新能源电池等风口产业全面起势,“洛阳制造”加速向“洛阳创造”转型。

十年间民生支出累计超4000亿 用“真金白银”提升幸福指数

十年间,洛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发展由伊洛河时代进入黄河时代,城区面积从803平方公里增至222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8.27个百分点,达65.88%,高于全省9.38个百分点,生态宜居品质全面提升,摘得全国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水生态文明示范市等一系列绿色名片。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从1.46万元增长到3.02万元,民生支出累计超过4000亿元,用“真金白银”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市长发布现场展示“能弯曲”的超薄玻璃 一大批“洛阳创造”闪耀“大国重器”

研发丨一大批“洛阳创造”闪耀“大国重器”

发布会上, 洛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徐衣显介绍,这十年,洛阳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科技创新实力迈上新台阶。洛阳研发投入强度连续4年领跑全省,着力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落实“一号工程”、集聚“第一资源”,把政府“普惠+激励”与企业“高薪+股权”结合起来,引育并重、以用为本,建立“1+22”人才政策,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比如,依托樊会涛等5名本土院士,柔性引进赵春江等9名院士,组建龙门实验室、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研发了一系列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成果。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一大批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建成投用,全市创新平台达到2696个,有101个进入“国家队”,占全省1/3。努力培育高水平创新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58.6%,高出全省10个百分点,积极推动高成长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三个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9倍,达到1050家,上市企业增至15家。

以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引领,打造“政产学研金用服”贯通的协同创新链条,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28倍、发明专利增长5.6倍,一大批标志性“洛阳创造”闪耀“大国重器”。比如,“神舟”“嫦娥”“问天”等航空航天工程90%的轴承由洛阳轴研所研制;中航光电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光电连接器助力“复兴号”首发,让中国高铁告别了“洋基因”,带动企业营收10年增长10倍,成为超百亿级龙头企业。

跨越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老工业基地迎风而上、焕发新生

这十年,洛阳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厚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以发展“风口”产业为主线,全面实施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把创新落到产业上、产业落到风口上,加快培育十大重点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等国家级试点示范。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新的“三大改造”全覆盖,一大批传统企业“老树发新枝”。比如,洛玻集团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了从传统建材玻璃向光伏玻璃、电子玻璃、新型显示玻璃的全产业链转型迭代升级,助推中国玻璃行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我手里这款超薄电子玻璃,厚度只有0.12毫米,比头发丝还薄,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带动同类产品从进口价每平方米100元下降到20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发布会上,洛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徐衣显现场为大家展示并讲解。

重塑新兴产业无中生有、换道领跑,精准开展链式招商,洛阳深化与宁德时代、中石化、凯盛科技等头部企业合作,双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启动建设,超千亿级电子化工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百亿级电子显示材料集群正待崛起。重构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抢占先机,积极在氢能、生物疫苗等前沿领域破冰布局,国家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研发国内首台5G+氢燃料无人驾驶拖拉机,普莱柯开工建设中部规模最大的生物P3实验室。今年,洛阳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集群,谋划了氢能储能等1000多个、总投资4500亿元的项目,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洛阳这座老工业基地正迎风而上、焕发新生。

来源:大河网 申华 董蕾

责编:孙振恒 审核:姜秋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