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冬不如补霜降 应季而食稳过冬

10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这个时节该如何养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封慧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读者:霜降过后,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也应防止过度贴秋膘。

江苏昆山果农采柿

赏菊防秋郁 柿子防秋燥

霜降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封慧表示,这一时期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赏赏菊花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赏心悦目,改善情绪。

在霜降前后,柿子就完全成熟了。“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凉血止血等功效,可以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唇干燥、大便干结、咳嗽咳痰、痔疮出血等症状。”封慧介绍: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不适合空腹食用。另外,柿子偏凉,含糖量较高,有慢性胃炎、经常腹泻或血糖偏高的人群不适合过多食用。

秋季也是人最容易长肉的季节,徒步登高是非常适合霜降前后的运动,既可调养肺气,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让人心情愉悦。

美玲粥、桑叶茶 霜降多食身体好

美玲粥是南京人非常喜爱的小吃,主要用豆浆、百合、山药、粳米一起熬煮成,不仅香甜可口,还有补中益气、健运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霜降前后食用。封慧表示,在美玲粥的基础上加入皮薄多汁的秋月梨,可养阴润燥、清肺止咳,适合秋季出现干咳、口唇开裂、便秘的人群。

桑叶茶也是秋季佳品,采用桑叶3克,菊花3克,代茶饮即可。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以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发热、咳嗽、流黄涕,肝经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头晕目眩等。

霜降过后,气温进一步下降,总觉得身体不舒服的亚健康人群也越来越多,南京市名中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提醒大家,这时候亚健康人群根据体质调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公旭说,中医把人的体质归为九种,每种体质都有各自特点。除了平和质以外,如不及时调理,都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疾病。如痰湿质的人比较胖,容易得心血管、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气虚质的人体质较弱,容易感冒等;特禀质是过敏体质,会出现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气郁质的人则容易得心理方面的疾病。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这八种偏颇体质,他做了详细的总结和归纳:

气虚质

  【临床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调理原则】补益元气,健脾和中。

阳虚质

  【临床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调理原则】温补阳气。

阴虚质

  【临床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调理原则】滋阴润燥。

痰湿质

  【临床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调理原则】健脾理气,化痰渗湿。

湿热质

  【临床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调理原则】清热化湿。

血瘀质

  【临床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面部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调理原则】活血化瘀。

气郁质

  【临床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调理原则】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特禀质

  【临床特征】以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常见哮喘、风疹、咽痒、鼻塞、喷嚏等。

  【调理原则】祛风养血。

  记者 鲁冬妮

视觉中国供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