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吟出的两句诗,暗示宝钗后来嫁给了他?太多人误读了红楼

贾雨村在飞黄腾达之前,曾有过一段落魄困窘的生活,他甚至连进京赶考的路费都凑不齐,只能困在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卖字作文为生。

这时的贾雨村,还没有露出奸雄面目,就是个空有一腔抱负却颇有些怀才不遇的穷书生,也因此,他常作诗自喻,感叹人生。

那年中秋节,贾雨村作了一首诗,吟罢诗,想到自己平生抱负,生不逢时,于是又对天长叹,吟出了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这两句话,相信不少人初读时都似懂非懂,但细细咂摸一下,也不难理解,就是贾雨村对自己落魄现状和理想抱负的最好总结。

但谁也想不到,因为脂批的存在,使得这两回句话在后来产生了不小的争议,脂批是这么说的: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很多人读到这句脂批,完全就是一头雾水,这都哪跟哪儿啊,贾雨村的两句诗,怎么就扯到宝黛钗三人头上去了?

这句脂批得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脂砚斋说前用二玉合传,说的是前文中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前世的木石前盟的关系,也就是黛玉和宝玉的前世。

这里提到用二宝合传,说的是贾雨村两句诗里分别提到的“玉”和“钗”,“玉”指宝玉,“钗”指宝钗,曹公这是用藏头诗的手法将二宝又合到了一起。

当然,这句话一直存在不同解读,有人认为,“钗”既然指宝钗,那么“时飞”又是贾雨村的字,这难道不是暗示八十回后宝钗嫁给了贾雨村吗?

这么理解当然是不对的,因为贾雨村吟出的两句诗,不能分开单独解读,否则就犯了抠字眼的毛病,也就容易误读红楼。

如果说第二句的“钗于奁内待时飞”是暗示宝钗后来嫁给了贾雨村,那么第一句的“玉在椟中求善价”又该作何解释呢?

其实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一个是“求善价”,也就是“求善贾”,即求高价、待价而沽之意,《论语·子罕》里有:“有美玉於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一个是“待时飞”,这三个字,既暗合了贾雨村的字,是其自夸,也是相机而动,一有机会便飞黄腾达之意,表达了贾雨村对自己才学和前途的充分自信。

这两句话合起来看,其实就是贾雨村对自己才学的自信和肯定,当然,也有那么几分自负在里面。他把自己比作放在盒子里的玉石金钗,本是名贵之物,只差识货之人,只要时机成熟,得遇贵人,很快便能出人头地。

因此,当一直器重和看好他的甄士隐听到此联后,立马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这两句诗,充分地表达了贾雨村发迹前的苦闷彷徨却又对未来充满理想抱负的复杂心理。

至于脂砚斋为何将其解读成了宝玉和宝钗二人合传,其实也不难理解。

“玉在椟中求善价”,而“善价”通“善贾”,这不正是“贾玉”之意吗?“钗于奁内待时飞”,“奁”即“妆奁”,是女性梳妆打扮所用的镜匣,奁内之钗,不就是宝钗吗?

贾雨村这一联,如果我们不看脂批,单从字面之意来理解,就一层意思,它反映的是贾雨村的理想抱负,是生不逢时的他,对那个时代发出的呼喊。

但因脂批的存在,这两句诗又多了一层深意,它还是曹公借此表达二宝合传之意,甚至隐喻了将来二宝结为夫妇一事,而非后人所曲解的宝钗在宝玉出家后改嫁贾雨村一说。

古代女性讲究的是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她们视名节高于生命,尤其是贵族出身的千金小姐,几乎都是从一而终,至死守节的。

整个红楼梦里,也只有贪图富贵的尤老娘,有过一次改嫁的记录,像出身高贵的李纨,薛姨妈等人,都是寡妇身份,但她们绝不会改嫁,因此,即便日后宝玉抛妻弃婢,以宝钗的品行,她宁死也不可能改嫁的。

更何况,这个人还是日后贾府败落时忘恩负义落井下石的贾雨村!贾雨村什么德行,在贾琏因扇子被贾赦痛打一回,宝钗从平儿口中早已听闻,将这句话解读成宝钗嫁给贾雨村,这完全就是在抹黑薛宝钗。

这两句话原本很好理解,就是贾雨村借金玉之事表达自己的才情学问和理想抱负,自然免不了自抬身份,但也基本属实。这两句诗,也能充分反映贾雨村其人,他是不甘平凡的,他是早晚都要做出一番事业的,他的诗里,传达了这样的雄心壮志和志在必得。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