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会客厅】对话太极宗师陈小旺——论太极拳与书法的共性特征



陈小旺,男,汉族,1946年10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小旺太极拳总会会长。中国武术九段、陈氏第十九代太极拳掌门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河南省政协委员。曾担任河南省武术馆副馆长和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主席、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武术协会荣誉主席。



对话太极宗师陈小旺——

论太极拳与书法的共性特征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注重练武术的人容易走向野蛮,一心痴迷文化的人容易变成“书呆子”。一阴一阳,一张一弛,文武结合,近乎君子。

本期,《文化艺术报·书法艺术》主编薛鑫邀请年过七旬的太极宗师陈小旺先生进行对谈。在这场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书法与太极拳之间的诸多共通特性,譬如都讲究中正、平正、快慢、起伏、虚实、轻重、借势、发力、气息等。希望这场对话能为广大书法家、武术家带来一些启发,也希望能够帮助众多书法与传统武术爱好者厘清思路,更加理性地认识和学习书法与太极拳。

薛鑫陈老师好,听说您也常常以练习书法来陶冶情操。书法与太极拳一文一武、一柔一刚,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共通性,请谈谈您的看法。

陈小旺:我在书法方面入门很晚,打太极拳的时候,感觉是拿着毛笔在空中写字,写字的时候感觉跟打太极拳一样。阴阳哲学思想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的统一规律,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太极拳、医学、文学、哲学、美学等都是在阴阳学的影响下而衍生出来的,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比如说我们的思想是无形的,炁(气)是无形的。字形结构是有形的,而笔法是无形的。太极拳的手法以及刀、枪、剑、戟都和使用毛笔一样,只是器件不同而已。

薛鑫:太极拳以及许多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很有神秘感,为何传内不传外?

陈小旺: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学成都不容易,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这里强调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这在行外看来很有神秘感,以为是传内不传外,其实师父将所有的秘笈都给了弟子,弟子的功力不够时也未必能全部学会。陈王廷将拳术传给蒋发算是“传外”,后来还传给杨露禅,他本来是陈家的仆人,不也学会了吗?

薛鑫:如同《素书》中说“不传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其实遇到真正的“孝子、学子、才子”时,还是愿意传下去的,不然中华那么多优秀的传统技艺如何能够传到现在,那么又为什么传男不传女,甚至有“偷拳”的故事?

陈小旺:当年太极拳也传给女子,只是过去的女孩子十几岁就结婚了,也达不到多深的功力,婚后以相夫教子为主,进入到家庭生活当中去,于是往往都半途而废了。

至于“偷拳”的说法,这只是文学、影视作品中故事情节的需要,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存在。细想,师父亲手教弟子都不一定能学会,偷学岂不可笑!

薛鑫:这个有点类似宋代《宣和书谱》记载钟繇“盗墓学书”的故事,事实上钟繇比墓主韦诞早死23年,故事虽是假的,刻苦学习书法的道理却是真的。

普通百姓认为艺术是没有标准的自由宣泄,说到标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标准件,却忘记了标准的另一种解释是榜样、是规范。比如科学、数学、物理学等都有标准答案,这些标准都可以量化,而文学艺术的标准就是规范,不易划出界限,加之学习书法和太极拳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导致鱼龙混杂、参差不齐,使得老百姓看不懂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请您详细讲解一下太极拳的正确练习方法。

陈小旺:太极拳可以分为五层功夫。

第一层1-20分,“一阴九阳根头棍”。练会一个动作就算已经进入第一层。从1分到20分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一层可以练到身法过硬,但动作不够自如,虽也能熟练地打一套拳,也懂得发劲,但发的是零断劲,虽有气感,但不能一气贯通。

第二层21-40分,“二阴八阳是散手”。这里有八个基本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套路熟悉后,懂得用气,但是练功时总会前仰后合,存在较大的误差,此时要缩小误差,把气连接起来,加大气的流量,能够勉强贯穿起来的就算完成第二层功夫。

第三层41-60分,“三阴七阳犹觉硬”。虽然已经形成运动体系,但是很薄弱,对方进攻快点就乱套了,此时虽然功力还不成熟,但是已经掌握了太极拳要领。太极拳就在于不断修正,达到标准,此时的关键在于怎么样发现自己的误差,能缩小并解决运动体系就是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动,节节贯穿,太极拳的精髓和文化的内涵就在这里。下功夫练其实就是明确标准、缩小误差,不断接近标准、走向标准。没有经过这一层的严格训练,可能会背道而驰,只有经过这一层才属于小成。完成了第三层功夫,算是及格了。

第四层61-80分,“四阴六阳类好手”。这个时候能够应用自如,一气贯通、行云流水,达到这一层就是练到中圈了,可以说是出类拔萃,能够完成这一层的人都是高手。

第五层81-100分,“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迹象化完归乌有”。这一层境界几乎无人能够完成,“登峰造极”“炉火纯青”之类词汇可用于歌颂老前辈,旨在标榜先贤,并非事实,毕竟艺无止境,终生不可尽其妙。就算练上八辈子也完不成100%,纯黄金也无非99.99%,这不是谦虚,这是实事求是,练拳达不到100%,写书法也达不到100%,王羲之也不会说自己达到百分之百的完美。现代高科技的机器标准化生产也照样生产出残次品。又如同画一个圆圈,再好的画家,再高的水准也不会画出100%的圆来,但是他尽量要画得更圆。人类只是血肉之躯,虽然我们达不到百分之百,能达到九十多,甚至八十多已经很了不起了,其实能达到第四层都很了不起,练到“三阴七阳”就算是继承下来了。这里强调一个“养”字,真正的练拳是以养为前提的,“养不达勿练,练不达勿用”。

薛鑫:您说的“误差”,如同有的人写字散架,皆因未明古法使气不够聚所致。做人、做事、修身、养性都是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误差直至满意。练习书法也是树立正确的认识,进而不断修正和摒弃错误思想。又如您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确我们只是血肉之躯,我们既不是神仙也不是机器人,不可能完美无瑕,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陈小旺:你说的对。好比我们骑自行车,练习良久而骑不好,属于第一层功夫;能够骑着跑一小段,属于第二层,但是遇到障碍就不行了;第三层可以在操场或大路上骑,但在小路或人多的地方依然不敢骑,这是不能运化自如;到第四层功夫就厉害了,练习了好多年,各种路况、各种障碍皆可避免,并且能够应用自如。

薛鑫:这也如同学习书法,一开始练习线条,练习起笔、收笔动作,再到认真临帖、分析字形,再到钻研,直到练成书法家。

书法有疏密、顾盼、欹正、大小、起伏、长短、浓淡、粗细等阴阳关系。书画品鉴中有“能品”“妙品”“神品”“逸品”,不论哪个层级,其实都是在无限地靠近古人,将古人之法练成一种条件反射,永远与古为徒,不断学习、脱化,自我作古。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陈小旺:古人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什么是功?由大圈到中圈到小圈再到无圈。三年一小成,九年一大成。这里讲的都是这五层功夫的第三层,第三层居中,前两层是功夫,后两层是境界,主要看中间第三层的修炼,进则成功,退则无功。

太极拳的精髓并不是套路,是通过套路用严密的练功方法不断修正自我,最后达到运动升华,站桩时练到脚底生根,五趾抓地,丹田充实,胸中轻松,头脑安定,天人合一。先是两手发热,后是两臂发热,再到全身发热,内通脏腑,外通肌肤。

练拳时如同开汽车,由引擎产生动力传导至轮胎,由方向盘掌控,产生前后左右甚至车技表演中的各种变化,而这一切都在方向盘的掌控之中。

怕的是人们发现不了误差。这个时候会感觉自己一学就会、一学就像,于是永远走不到正确的“道”里面去,凡是偏离核心极左或极右的、脱离阴阳的都是失道,这跟学书法临帖一模一样。只要能缩小一点误差,气的流量就能加大一点,如此练功,离标准就能更近一点。如果没有进入这种状态,练得再像也是空架子,背道而驰。

打拳以调养血气,扫除妄念,缷尽浊气。先定根基,含光默默,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丹田,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真气自足。功久则如水中火花,雪里花开,蒸蒸日上,欲罢不能。

薛鑫:《道德经》云:复归于无物。《孙子兵法》云: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高手往往都是在很平常的状态中以最寻常的招式成为高手的,学员们都觉得陈老师很神奇,其实这是实践经验,也是很普通的经验而已。

《黄帝内经》云:望而知之谓之神。太极拳在教学中通过望气可知功力深厚,那么,太极拳在长久的传承中还有什么神秘之处,您给讲讲。

陈小旺:古人云,真经不在纸上。说明文字讲不清楚。又云:家传一张纸,世传万言书。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万言书也讲不清楚,比如太极拳比划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做起来非常简单,再好的笔杆子也描述不清楚。只能认真观察,不断实践去模仿学习。

薛鑫:太极拳和书法一样,是由三种语言传承的:文字语言、肢体语言、口头语言。虽然书法史留下的文献资料颇丰,但是文字往往难以表达空灵的妙境。佛家有言: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

书法在“口传”“手授”方面没有像太极拳这么传承有序,这里的三种语言应当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太极拳还可以解决身体的许多小问题,甚至可以治愈许多疑难杂症,还可以解决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等,这方面请您给讲讲。

陈小旺:人常说强身健体,“身”与“体”不同,寻常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大多练的是运动系统;练太极拳是通过练习丹田之气来修心,进而修身。身与心是分不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心平气和的时候,太极球一半阴一半阳,受到刺激就会偏阳,情绪低沉就会偏阴。心情好了有助于身体健康,身体健康自然心情愉快,这是良性循环。

人的喜怒哀乐,无非是身心,正确的姿势可以修正自身;经络和神经受到影响会产生诸多疾病,每一个姿势的细节,都是在调整误差,都是在维护我们人体的循环系统,在修身的时候修正姿势的误差,达到一气贯通而养性。好比一个人仅有的十万块钱被人骗了,好心人劝他不要生气,此时他会更生气,而依佛家的做法是告诉他这叫阴阳轮回,上辈子欠别人的,这辈子还了。这样一说,对方往往就想通了。这就是通过调整达到太极平衡、身心平衡、气血平衡,自然贯通而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

现实生活中,太极拳治好了好多人的病。最简单科学的理论就是对五脏六腑起到了类似按摩和调理的作用。有人练了多年太极拳,再也不感冒了,记得有个学员开玩笑对我说:“您把我的‘天气预报’整没了,本来下雨前三天我就能提前知晓,现在风湿性关节炎好了,‘天气预报’却没了。”还有人说自己原来有病时在家像个老爷一样,啥活都干不了,现在身体调理好了,啥活都能干,从“老爷”变成“下人”了。

太极拳能治病,是因为遵循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原理进行加强和壮大。因此说:太极拳可以修身,书法可以修心。

薛鑫:我曾提出“人练字之形,字炼人之心。”通过对书法字形的练习过程达到对心灵的陶冶作用。

您是如何将书法的柔性与武术的刚性相结合的?

陈小旺:我特别喜欢书法,也从中悟出许多道理,二者相辅相成。曾经有一次在国外教学,上完课回到酒店已是半夜,我一个人开始练字,越写越兴奋,写着写着有人来敲门:“陈老师,该吃早餐了。”我才发现已经天亮,自己竟然写了一夜。

薛鑫:照这样说的话,您的这个做法不是违背了太极养生之道吗?

陈小旺:练功的人精气神相对充沛,偶尔一次也不会超过体能的极限。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超过极限定然对身体不好。

学习太极拳,乃至学习书法,要记住一个标准、一个极限、一个误差、一个修正误差,只要搞清楚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就都能学好了。太极拳的误差往往是丢了、顶了、鼓了、凹了、倚了、偏了……所以强调“练慢”,只有在慢中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修正自我,凡是不符合标准的地方都叫做误差。

薛鑫:我听说太极拳有“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那么,“四大金刚”之间必然存在个性差异,如同书法家们的个性一样,那么,“四大金刚”是如何保持共性特征的?

陈小旺:比如京剧艺术家张火丁在表演时,和书法、打拳也一样,她更多的是尊重传统,甚至不希望有个性的东西存在,以保证“程派”的正统。艺术家们长期以来的训练就是一直在缩小个性、接近传统、靠近标准。

如果“四大金刚”都去表现个性特征,那么太极拳就会越来越不像太极拳了。今天的太极拳之所以纯正,是因为历代的传承人都是尽量遵循太极拳应有的共性特征,尽量不把自己的个性特征带进去,而避免不了的那些个性差异,就成了影响太极拳境界最大的绊脚石。


我练书法,经常请教别人,反复地让别人给我指出毛病和错误的地方,不断找到误差,不断调整,使自己靠近正确。虽然水平有限,但也是在寻求共性特征来完善自我。


薛鑫:我通过对太极拳的学习,感觉太极拳和书法都讲究松和。请您谈谈如何松和下来?又如何达到一种无为的境界?


陈小旺:这是一个认识问题,如同吃饭,用筷子夹豆腐和牛肉是两种不同的力量,这是因为认识到位所致。老虎生了孩子,用嘴叼着虎崽走,老虎的牙齿那么锋利却不会把小虎的肉皮咬破,这是意识。

松和不是不发力,力在有意无意之间。这里的有意与无意大约是5比5的概念,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刻意。

薛鑫:听说您的弟子遍布全球,您是如何因材施教的?


陈小旺:教太极拳好比拿茶壶给茶杯里倒水,首先,需要对准位置,还要打开茶杯的盖子。什么是“盖子”呢?老师讲的学生听不懂,或者学生不愿意听,就属于盖子,还要保证茶杯不漏水,经过长期的引导,迟早可以学会,虽然学到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薛鑫:陈老师所讲都是客观的、理性的,是接地气的、亲民的,是可以落地的。如此,人人都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地生活,有正能量的明灯引领,自然会有一个和谐社会产生。


陈老师深入浅出、风趣幽默,谈到了太极拳与书法、与生活、与万事万物的关系。似乎句句讲的是太极拳,其实句句点中书法的穴。


陈小旺:薛主编同样是句句在说书法,却句句没有离开阴阳与太极呀!


薛鑫:与您的聊天很有意思,非常值得书法家深思、值得武术家探讨。


呈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先生七绝一首

薛鑫


太极宗师陈小旺,

承传正道美名扬。

文韬武略参精奥,

妙手松和著翰章。


主编介绍


薛鑫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文化艺术报·书法艺术》主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