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雨山变身记:从“生态伤疤”到“绿水青山”

秋意未尽,已然立冬,颜庄街道的花雨山山体公园柏树与红叶交织如画,别有一番韵味,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之一。然而,秀美风光的背后,是一部生态修复史——这里曾经因长期的矿山开采,山体遭到严重破坏,到处是沙石碎块、尘土飞扬。

上世纪90年代,花雨山南部勘探出钢铁冶炼所需要的白云岩矿资源,为了助力钢铁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大规模开采。矿山的开发成就了钢铁企业的辉煌,但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2016年矿山关停后,花雨山南侧形成了高达数十米的陡峭岩壁,矿区内残留的矿渣堆、加工设备等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破损的山体与附近的原始自然地貌形成强烈反差,存在严重的视觉污染。

矿山修复,造福桑梓。为了让“秃山”变“绿山”,“荒山”变“景山”,钢城区委、区政府加强领导,各部门、属地街道统筹协作,按照“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督促矿山企业切实履行治理义务,全面开展花雨山片区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消除安全隐患,恢复生态环境。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次论证,工程实施过程中,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定期开展现场检查,确保各方面治理措施落实到位。最终,治理工程完成危岩清理5500余方、采坑回填3.8万方、场地平整300余亩,绿化苗木1.6万余棵。

随着生态修复的推进,花雨山让“靠山吃山”有了新内涵。“我们村是典型的传统文明村落,现存明清瓦房建筑十余栋,村中心还有抗日战争遗址。村南的大山因每年下72场浇花雨而得名花雨山,这几年我们村依靠优美的环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连获得了‘齐鲁样板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这是花雨山所在地澜头村的党支部书记李全笃对游客重复了无数遍的一段开场白,浓缩着一个小村庄厚重的历史传承和村民的文化自豪。

矿山治理修复完成后,颜庄街道还对附近几个村开展生态治理和旅游转型升级,统筹各级资金1000余万元,在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建设了花雨山山体公园,重点开展景观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绿化面积近30万平方米、景观铺装5000平方米,增加旅游观光路线和仿古建筑,建设由田园小网格、边缘公园、绿地草场、竹林地等组成的生态网络,从生态和美学角度,促进乡村与绿地相互渗透,发挥生态效应,推动废弃矿山形成特色景观。破损的废弃矿山被重新打造成休闲观光公园,配合周边“一线五村”的齐鲁样板示范村,村庄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又一个农村乡野正在谱写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汶水汤汤·九龙观澜”的乡村旅游路线编织成锦。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花雨山片区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和山体公园建设,是钢城区以督察促生态修复整改的一个缩影。如今的钢城区,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生态修复模式,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秃山”变“绿山”“荒山”变“景山”“穷山”变“金山”的生态奇迹。

来源:幸福钢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