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中医药打造脱贫振兴“五寨模式”——国家中医药局二十八年定点帮扶山西五寨纪实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记者:李娜

编者按

从1994年确定帮扶关系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8年来始终将定点帮扶山西省五寨县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扛在肩上,一项项扎实措施,一位位挂职干部,一笔笔勾勒出五寨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蓝图。

探索中医药多元价值 助推乡村振兴示范模式

进一步增强做好定点帮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使命感,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深化协作、接续奋斗,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助力五寨县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推进。

五寨县党委政府要立足实际,强化组织领导,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致贫返贫的底线,发挥好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驻点帮扶作用,提升县中医院诊疗水平,推进五寨县深化医改实验田建设。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中国中药五寨饮片产业园等园区作用,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在五寨县探索形成中医药多元价值助推乡村振兴的示范模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 余艳红

倾心帮扶为五寨中医药强县建设贡献力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五寨县28年来,与五寨县勠力同心、携手奋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希望挂职干部和驻点专家继续发扬传统,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倾情倾心帮扶,多为五寨群众办实事,为五寨中医药强县建设贡献力量。

五寨县中医医疗机构要突显中医药特色,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用好远程诊疗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特色学科、重点专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名老中医专家“传帮带”作用。要推动县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丰富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要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精细化管理,推动康养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要加强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全面推动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探索更适宜推广、提高群众利益的生产经营模式,让中药材产业惠及千家万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于文明

中医药打造脱贫振兴“五寨模式”

——国家中医药局二十八年定点帮扶山西五寨纪实

山路蜿蜒,山岭巍峨!从太原高铁站出站,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向北,要历经3个多小时,才能抵达五寨县。

曾经,这里是被大山环抱与世隔绝的小城,交通的不便,环境的束缚,让它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潮流,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初心使命,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五寨紧紧联系在一起。

28年来,再难走的山路,再难破的难关,都阻止不了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决心。28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支持下,中医药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多元价值打造的“五寨模式”,如指路风向标一般,为五寨指引出一条发展新路。

五寨县城全貌。刘笃效摄

风向标一:党和政府对五寨的关怀与期待

——挂职干部与五寨百姓“心连心”

使命在肩头,人民在心头。“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寒来暑去,春去秋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始终将定点帮扶五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扛在肩上。

在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28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青年干部,放下机关单位的“笔杆”,扛起田间地头的“锄耙”,在黄土地里倾情奉献。

基层工作千条万线,任务繁重。舍小家顾大家,是他们做出的坚决选择。

“老董操心呐!”说起当时在五寨挂职副县长的董云龙,黄芪种植户刘俊希总会想起第一次见到他的场景。2018年夏天,虽然才来不到一个月,他却对五寨的情况摸了个清,“今年黄芪市场疲软,咱们的黄芪销路咋样?卖的价能覆盖成本吗?其他方面收入怎么样?”董云龙句句都问到了刘俊希心里。

从2005年第一次踏上五寨这片土地,到2021年正式挂职县委副书记,高新军目睹了五寨翻天覆地的脱贫成就与乡村振兴的全新面貌。曾经落后的五寨是“后驱”,需要带着跑,如今增收致富的“五寨模式”,让五寨变成了“四驱”,奔跑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

“中所村”,五寨县城规模最大的村子,是每个驻村帮扶干部的“第一站”。这些年来,这些一棒一棒有序交替的“第一书记”,一直是百姓眼中能办事的“好书记”。

对黄莹来说,方言是第一难关。那时刚上任不久的她常常“五句话才能听懂一句话”,每次开会都要录音,再加班找人翻译,才能记录下会议内容。“没想到跟学英语一样”,黄莹白天练、晚上学,突然有一天,终于感觉听懂了,工作效率突飞猛进。

去年,新来的“第一书记”马思远虽然年青,却有着超越同龄人的稳重与踏实。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他,很短时间就与乡亲们熟络起来,他创新性打造“最美乡村”活动,引进“智能云系统”,让中所村吹来一阵“现代化”风。

积极肯干的干部们紧盯贫困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问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证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五寨发展的科学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指引五寨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风向标二:中医药作为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

——产业帮扶鼓起了百姓们的“钱袋子”

五寨春耕。谢戬烽摄

在中所村后一片空旷的玉米地中,有片蓝色的彩钢板围起来的小型“工厂”,快走到跟前时,空气里飘荡着的艾草香气扑面而来。

一场雷雨后,张贵祥家的艾草“工厂”开了工,他和妻子正在地里忙碌,把一些受潮不能用的艾草铺在地上,等着磨成粉末混在牲口的饲料中,增加营养,另一部分新鲜的艾草,通过设备加工,鼓风机烘干后,制成艾灸条销往全国各地。

2016年,张贵祥从农民转行做起了中药产业化的小本买卖,这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定点帮扶紧密相关。

从前,地处深山的五寨百姓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每亩利润不过900元左右,农民一年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几年前,张贵祥的亲人得了病,急缺钱,为此,他和村里很多人一样,外出打工当长途司机,几年下来,钱没赚多少,身体却大不如前。

“有一次,我回来看到乡亲们大规模搞起了中药材种植。”张贵祥回忆,比如黄芪每亩收入可达2000~2500元,是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的2~3倍。张贵祥听邻居说,如今,帮扶干部来了后形成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起药企、合作社与贫困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曾经中药材“卖不出去”的难题。2017年,国药种业有限公司从源头上提升中药材品质,多家北京三级医院也开始在五寨建设定制药园,定期从五寨采购中药材……一条条务实举措,很快就让药农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看着他们丰收的喜悦,常年在外的张贵祥看中了艾草市场,通过在河北安国的观摩学习,凭借过人的动手能力,张贵祥回到村里自己“鼓捣”出机器,研制艾灸盒,还收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如今,这些收入已足够他和家人的生活。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中药材产业不仅助力五寨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成为五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202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发展中药材产业入手,引进国药集团帮扶项目,投资1亿元建成中国中药五寨产业园,同时组织专家指导农民种药材,从帮扶资金中列出种植补贴,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

五寨农民正在采收今年试种的中药菊花。

2022年,在3万亩黄芪种植基础上,五寨县试种1700亩药用菊花,喜获丰收,一朵朵黄色的菊花竞相绽放,不仅给种植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吸收采摘菊花等务工人员300余人,收入近200万元。

从“带一人”到“带一群人”,中医药产业帮扶让五寨走上乡村振兴的新路,目前五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从事生产种植6000余人,带动脱贫户766户2221人,每亩纯收入可达1800元以上。

品质良好的五寨中药材也在市场上“一炮打响”。在第九届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展览会上,五寨县展台上的野生大黄芪十分“吸睛”,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拿起展台上的黄芪,特意摘下口罩,闻了闻说:“这个黄芪豆腥味很浓,品质很好。”很快,广西南宁一家公司就与五寨道地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签署了代理协议……“小药材”发展成为了“大产业”,助推五寨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寨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里农民正在分拣黄芪切片。 高新军摄

2021年9月,中央媒体乡村振兴主题采访走进五寨,中药大健康产品引起记者浓厚兴趣。高新军摄

风向标三: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

——健康帮扶让百姓感到“实在甜”

“两不愁三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立足中医药“独特的卫生资源”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开展健康帮扶工作,着力提高五寨医疗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从1989年五寨县中医院成立,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下,2015年新院区投入使用,再到2016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属医院与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中医院、人民医院签订定点帮扶协议,县中医院发展的身影浓缩着健康帮扶的关键一环。

2017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先后派出两批联合医疗队来到五寨进行巡回义诊。

“家门口来了北京的‘三甲’中医,快去看看。”早上刚6点,就有从周边村骑三轮车赶来县中医院排队的百姓。“这说明五寨县的百姓对优质中医资源是渴望的。”帮扶专家们很快意识到。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派到五寨县驻点专家赵丹入户为群众诊病。

县中医院是为全县提供中医药卫生服务保障的“主阵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多次调研中强调,要发挥好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驻点帮扶作用,不断提升县中医院诊疗水平,这其中就包括创建“二甲”工作。

围绕创建“二甲”,建章立制成为当时中医院工作的重点。几年来,帮扶专家们俯下身子,为医院重新制订和规范现有规章制度超过100余项,涵盖党建、行政、医疗、护理、感染、财务、药事、设备等各方面,为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制度保障。

很快,中医院配置齐全了必要的彩超、心电图机等一大批基本医疗设备,更新信息管理系统,新建起远程会诊平台。

数据展示出亮眼的成绩单。创建“二甲”以来,截至2019年10月,全年门诊量较2018年增长57%,中医非药物疗法较2018年增长63.6%。目前,五寨县中医院已成功创建二甲中医医院,成为忻州西部地区8个县的中医药服务中心,吸引了大量周边县域患者就诊。

为切实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高质量完成中医药健康帮扶任务,“强专科”“建专科”又成为工作重中之重。

曾经,骨伤科疾病是困扰五寨百姓的常见病,县中医院虽开展了针灸等手法,但很多严重的骨伤科疾病,还需要当地百姓去省城进行适当的手术治疗。

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派出的帮扶专家到来后,2019年和2020年,他们接连与当地医生完成多项骨伤科首例手术,大大提升了五寨县中医院骨伤科的名气,也被五寨县人民所信赖。“我父亲80岁了,前段时间脚踝受伤,不用往返6小时,去省城看病了。”张先生说。

骨科强起来了,儿科、肛肠科、皮肤科等科室也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受好评。2022年县中医院成立新科室——眼科,不仅填补了医院发展历史上的空白,其组织开展的“五寨县眼健康光明行”活动,每台白内障手术可为贫困患者节约5000余元。

县中医院不断丰富内涵建设的同时,五寨县乡村中医药服务能力也持续提升,到2018年,五寨县124个村卫生室全部建设就绪,每个村卫生室都配备了中医适宜技术常用设备,到2019年,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已完成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平均使用面积107平方米。

其实,建成卫生室、配齐设备相对容易,但村医的专业水平达标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基层中医掌握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成了帮扶的重点任务。

近年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挥专家平台优势,先后在京举办五期“定点扶贫五寨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五寨县卫生健康局也针对县、乡、村三级医护人员组织针对性的中医专业技术培训。

“几乎每1~2周就有一次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现在,我刮痧、拔罐、浮针都练熟了,用药少,见效快,乡亲们很喜欢。”中所村村医李爱萍说。

“之前一名腰疼的患者来看病时,连躺下都很困难,用艾灸治疗了7天之后,患者能躺着睡了,半个月后便能走路干活了,这都得益于我越来越拿手的中医技术。”右所村村医郝丽花说。

治疗的法子多了,钱却花得少了,五寨县域内就诊率逐步达到90%以上,中医药的推广让五寨百姓尝到了实在的“甜头”。

五寨县中医院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成功抢救一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

驻点专家团队在五寨县中医院查房。刘笃效摄

风向标四:中医药作为优秀的文化资源

——画好中医药传播“同心圆”

“要长远、持久地巩固好脱贫成果,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和中医药文化素养才是根本。”在转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本着帮扶力度不减、帮扶资金不减的原则,从中医药文化入手,让老百姓懂得利用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养生保健,防止群众因病返贫。

近年来,随着《五寨县防病治病100问》《五寨县百姓养生手册》等通俗易懂中医药养生文化书籍受到百姓热捧,校园也成为中医药文化播撒的沃土。

早在2018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在五寨举办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激发中小学生对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中药材辨识、中医药茶饮体验、中药香囊制作等科普活动一经开展,新颖的形式、活泼的内容就受到师生们的广泛好评。短短几年时间,到2020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就已经实现五寨县中小学全覆盖。

为建设可持续中医药文化教育机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下,各个学校开始为中医药开辟新园地,建立起“带不走”的中医药文化角、中草药标本室、中医药文化活动室等区域。

为突破缺乏中医药领域专业人才的瓶颈,五寨县教育科技局主动与五寨县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驻五寨县工作队对接,争取专业上和人才上的帮助。

“帮扶成效显而易见。”五寨县第五小学教师赵雪青表示,“中医文化课让孩子们养成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通过学生们将中医药的价值与精神传递到每一个家庭。”

“我们家孩子以前体质弱,总是容易肚子疼,少不了打针输液,后来通过针灸刮痧,慢慢连体质都调过来了。” 五寨县第四小学学生赵彤的父母感慨地说。

渐渐地,中医药健康理念文化传播的“同心圆”逐渐扩展到社会层面。

2022年新学期伊始,五寨县将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开学第一课,很多家长陪着孩子来到今年7月建成、坐落于五寨县中医院的五寨中医药文化体验馆。

2022年9月,五寨县中小学生参观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刘笃效摄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帮扶建设的一座公益性、科普性中医药文化体验馆,这里通过图文视频介绍、实物陈列、新媒体互动等形式,展示了中医药科普知识和文化内涵、五寨中医药资源以及定点帮扶成果等,带领同学们开启一场有趣的中医药文化之旅。

“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是五寨传承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新载体,中医药文化对呵护五寨人民健康、防止因病返贫起到重要作用。”高新军说。

风向标五:中医药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

——打造五寨发展“新高地”

2021年7月,五寨县文化旅游推广月暨首届土豆花节现场。刘笃效摄

“万亩薯花开,夏日沐清凉”。2021年,五寨县首届土豆花节开幕,七月骄阳下,连片的3万亩马铃薯花盛开,白花绿叶,相映成画,蔚为壮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五寨,欣赏五寨清凉夏日的美景。

为了紧扣乡村振兴目标,五寨县委、县政府提出“发展壮大中药产业,健康帮扶防止返贫,创新布局康养文旅”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谋划康养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3万亩马铃薯种植项目,将农业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变景区、农田变公园、农作变体验,在五寨大地铺展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春日的五寨,广袤的田野,像极了色彩绚丽的油画。谢戬烽摄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释放农村活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五寨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与高新军的想法不谋而合,即融入中医药特色元素,推动康养产业成为五寨新的经济增长点,书写五寨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2022年7月,山西五寨夏季康养峰会暨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召开,会议以“打造夏日康养福地,多元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汇聚国内知名院士、国医大师、康养专家、文化学者等,为五寨康养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峰会还同期举办康养旅游发展、中医药文化研讨、中药产业发展等三个分论坛,来自中医药大健康领域、中药产业、中医药康养、健康旅游和中医药文化等领域的专家代表建言献策。

短短一年时间,五寨中医药康养事业已经在高新军的推动下初显成效。

驱车前往五寨县城南薛家村清涟河畔,毗邻晋北名刹南禅寺,一座高标准打造的集森林旅游和中医药康养理疗于一体的中医药康养基地五颐康苑映入眼帘。

五寨县康养旅游基地——五颐康苑。刘笃效摄

这座结合五寨传统建筑样式的现代仿古建筑依山傍水,一进门就给人清新、宁静之感。走入内部,中药草香氤氲其中,药浴、中药汗蒸、书画写生体验等丰富项目,可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在体验五寨风土人情之时,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理疗康复,在自然的鸟鸣、水流、山风中,流连忘返,体会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和谐状态。

“融合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康养产业,对现在快节奏、压力大的人群来说是不错的放松体验场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在视察后,对未来五寨康养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五寨县发展。

随着近年来五寨交通、配套设施逐渐完善,五寨的荷叶坪亚高山草甸、五寨沟自驾越野等旅游资源正逐渐打开市场,与单纯的旅游资源相比,融合了中医药特色的康养产业,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展现中医药作为重要生态资源独特魅力,迎接八方宾客。

未来,由中医药多元价值打造出的脱贫振兴“五寨模式”,正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挂职干部声音

乡村振兴要变“输血”为“造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驻五寨县委副书记高新军:2005年,我曾经到过五寨县采访,交通不便、环境恶劣、贫穷落后是我对五寨的最初印象。2021年4月,当我再次踏上五寨这片土地时,绿水青山、阡陌纵横、道路整洁、高楼耸立,一派现代化的繁荣景象。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惊叹国家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在挂职工作这一年半来,我走街串巷、走村入户,询问群众的冷暖,了解百姓的诉求,吃五寨饭,学五寨话,把自己当成五寨人,把五寨当作第二故乡。乡村振兴阶段,要变“输血”为“造血”,我在夯实中医健康帮扶、中药产业帮扶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文旅活动,发展康养产业,让中医药在五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多元价值。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定点帮扶下,五寨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我也为能在乡村振兴大业中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而自豪!

党建为“根”,拓宽百姓致富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驻五寨县中所村第一书记马思远:2021年4月,我来到五寨县中所村任第一书记,这是组织对我莫大的信任,我以中所村党组织建设为工作根本,不断强化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对村民的引领带动作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使中医药文化快速植根于村民中,村民的健康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积极利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帮扶资金改善中所村的村容环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使“宜居中所”“数字中所”深入人心。产业兴旺、环境宜人、文化自信,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中所,一起为乡村振兴的时代伟业砥砺奋斗。

编辑:董俊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