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综改试验区建设经验⑫】山东青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实习记者:张霄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围绕“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这一主题,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效。

一是顶格推进,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青岛市把中医药综合改革纳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将市政府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升格为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顶格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工作。以市委编委名义印发通知,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将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政管理处室从 1个扩增为3个;10个区(市)卫生健康局有7个设置了独立的中医药科,3个在相关科室加挂中医药科牌子。在市卫生健康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增设中医药执法大队,构建了中医药专职监督执法体系;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中医防病所,构建了中医药专职防病体系。

二是双边协作,加大符合中医药规律的政策供给。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大对中医药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中医药领域可持续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目前,青岛市已建成4所3级甲等中医医院,实现政府办市、县中医医院“全覆盖”,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同时建成4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立169个国医馆、61个精品国医馆、100个中医特色村卫生室。全市10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9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形成15分钟基层中医药服务圈。此外,卫生(中医药)、医保部门联合完善符合中医药规律的差异性医保政策供给,将24个住院中医优势病种纳入单病种管理,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施行;将19个门诊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日间病房”管理,从试点逐步扩大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或获批市级及以上中医药类重点学科(专科)的定点医疗机构,引导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

激发中医药科创活力,目前,青岛市已获批国家海洋中药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药药剂学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基地1个,成立省内首家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青岛还开展“中医药伴我成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构建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的传承示范模式。目前青岛市已打造17个省、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示范单位),2个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

三是多方联动,健全中医药政策体系。卫生(中医药)、教育、科技、体育、医保、残联等6部门联动,制定了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细化措施和责任分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卫生(中医药)、宣传、文旅、广电等4部门联动,印发了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工程实施方案细化措施和责任分工,大力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卫生(中医药)、人社、财政、教育、组织部等5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关于支持中医药事业聚才用才强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此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目前,全市现有岐黄学者1名、全国优秀临床研修人才10名、省名老中医2名、省名中医30名,柔性引进包括1名院士、10名国医大师在内的88位省级以上知名中医药专家,实现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质的飞跃。

编辑:董俊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