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改造居民“当家”维护,“头疼”小区成了榜样小区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0日讯(记者秦璟 通讯员陈珍)“我从来没见过小区篮球场上有那么多孩子在玩,全是笑声。”10日傍晚,从新建的塑胶球场走过时,居民唐凌云感叹了一句。

4年前,汉阳老关村的村民们从江堤街道搬迁至四新街道澜菲溪岸社区老关新城小区。作为唯一一个还建到江堤街道外的村子,村民们总觉得自己是外来户,没有归属感。

今年以来,街道社区大力开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深根工程”,充分运用小区遍访行动的工作成果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整合链接市级共建单位、区级职能部门、街道、村集团、小区物业等多方资源助力老关新城小区硬件设施提档升级。

一时间,小区环境面貌得到了大提升,村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激发起来了。宝妈团、95后党员、老党员们纷纷开始“当家”。

“小区里约有半数原住民现在成了志愿者,原来最‘头疼’的小区现在成了自管做得最好的小区。“澜菲溪岸社区书记张晶说。

新球台配旧家具,新兵乓球室建成了

乒乓球室换了新球台后,居民自己置办了其他家当。记者秦璟 摄

10日上午,5栋楼下架空层的乒乓球室里,三个球台前都有球拍在挥舞。球台背后,略微泛黄的旧架子上放着两排水杯。架子旁贴着两张A4纸,纸上印有48个人的名字和一长串的“100元”。

“这是众筹建球室的名单。我们球室里除了球台,剩下的东西都是大家一起弄的。”球室发起人、小区党总支书记李凤姣说。

今年9月,小区内几个活动场所开始集中改造,挂点的区领导为小区链接区文体局资源,为乒乓球室换了新球桌。

新球台和旧地面显得格格不入,可李凤姣想,“他们要改造的地方那么多,还记着给我们也换个新球台,其他的活我们自己就能干。”她和老球友张昌艳商量,想众筹买专业地胶。

“好啊!”张昌艳当场答应当会计负责这件事。众筹消息刚发出去,就有十几个人交了钱。地胶买来,几个人合力铺好后,打球更安全了。

来这打球的居民就越来越多。不知道是哪几位球友又从家里搬来旧柜子、旧凳子,给大家放水杯和休息。球友张凤兰则自愿承担保洁的工作,一天清洁2次。新球室投入使用快两个月了,地面上一点灰尘都没有。

“这地方建好了还是我们自己享受,大家都这么想的。”张凤兰说。现在,球友们两个人一把钥匙,谁想打球谁来开门,球室管理已经全靠自治。

“吵”了4次架,定位12个新车棚

小区电动车棚在居民共同讨论下定下位置、管理维护。记者秦璟 摄

“这次改造是全程参与,大家热情都蛮高。我们新车棚的选点就是大家‘吵架吵出来的’。”2栋2单元党小组长唐凌云这一番话,把在场人的记忆都引回了那几次热闹的“争论”中。

老关新城小区有不少外卖、快递行业从业者租住,曾有大量电动车挤占在楼道、楼栋架空层内。9月,由中坤集团出资、社区负责主体建设,开始新建电动车棚项目,选点工作交给居民们决定。

起初,社区准备将小区围墙边的停车位改成4个大电动车棚。方案一出,有车的居民不满意了,“离楼栋太远了,不如直接停在家楼下方便!”

那把车棚改到楼栋下呢?住在低楼层的居民不同意了,“离窗户这么近,住着不安心呀。”

“一会太远了,一会太近了,我们就像个不停改设计稿的乙方。”95后楼栋党小组长汪彪笑着说。

第三次议事会上,方案三提出把大车棚拆分成小车棚,地点改到楼栋之间。针对细节,唐凌云、张晶等几个人围在小黑板前一个个地提问。“这里车棚这么多,能不能挪一个到那边?”“10栋好像离每个点位都很远,怎么停车呢?”张晶回复:“那边原本就有旧车棚,10栋旁边则有最大的车棚,肯定都够用。”

在最后定稿的方案四里,每两栋楼之间就有两个新车棚,新建12个车棚加上旧车棚,能容纳约600辆电动车。如今,小区的电动车停放井然有序。

儿童玩具共享角里公约已在人心

记者在小区里看到,9个改造点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每个点位都由村集团、人大代表、物业、街道社区等各方出力建设。天气晴朗的时候,小区广场上有不少推着学步车、手推车的宝妈们在“晒娃”。仔细看,有些学步车、手推车上挂着样式相同有编号的纸条。宝妈团负责人刘丽娟说,小车都是从青少年法治文化空间的儿童用品共享角落里借来的。

宝妈团成把“共享风”自动带进了新建好的文化空间。记者秦璟 摄

在8栋架空层的青少年法治文化空间,只见25辆儿童车整齐地码放在墙壁一侧。最小的平衡车适合一两岁的孩子玩,最大的自行车已经足够六七岁的小孩骑行了。刘丽娟介绍,“共享风”在宝妈团里已经“吹”了一年多,儿童用品置换速度快,宝妈们已经习惯了把闲置物品放到小区党群服务驿站,方便其他有需要的妈妈一起共享。

7月,社区响应居民需要室内“遛娃”场地的需求,携手武汉市海管站将常年堆积杂物的架空层改造成青少年法治文化空间。这里离室外活动场所更近,更方便,还未正式投入使用时,宝妈们就自发“入驻“进来,把共享角带到了新空间。

活动空间的墙壁上挂着一份宝妈们参与制定的居民公约,其中却并未提到共享角的管理规定。宝妈团成员张佳说,公约早就在人心里了,“每次来整理共享角,都会发现这里又多了几辆新玩具。大家像维护自家的储藏室一样维护这里,那种‘我是外来人’的感觉再也没有了”。

“改造一结束,居民就自发入驻进来使用、管理,这个过程非常自然,我们感觉他们对这个‘新家’没有陌生感了。”张晶说,“我们提供‘原材料’,居民根据各自需求‘料理’,我觉得正是这种默契的合作,拉进了老关村民和新家的距离。”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