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复古城捐款者树碑鸣谢,也是一种尊重

 

文 | 王远方

据媒体报道,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的枞阳古城修复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发布了一则“古城修复建设倡议书”。主要修复建设内容包括东西城门、汉武射蛟台、辅仁会馆等数十处,同时以汉武射蛟台为中心建设文化长廊,展示历代名人书写射蛟台和古枞阳的诗词歌赋,彰显枞阳古城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具体方式上面,除了邀请居民们主动建言献策、参与宣讲、介绍当地历史文化外,倡议书中还邀请广大居民和各界人士捐款捐物,对于捐款数额达1万元及以上者当地将镌刻树碑鸣谢。

对于不少人来说,枞阳县的名字或许是头次耳闻。但是,这里孕育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辉煌时刻——桐城派散文。桐城三祖中的刘大櫆、姚鼐均是枞阳当地人。而近代以来,朱光潜、方东美等一批知名学者也诞生于此。文化、历史于枞阳,可谓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一张耀眼的名片。这样丰厚的潜在历史文化资源,值得足够的重视和发掘。

长期以来,城市历史的保护与修复往往是官方占主导地位,而城市发展与历史修缮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居民的参与度并不高,城市管理者眼中的历史保护与居民视野里的文化内涵经常存在着隔阂。居民们的参与感并没有得到彰显,历史文化保护的这盘棋少了居民们的声音。

图片来源:枞阳在线

历史属于过去,这笔精神文化资源如何在今天得到盘活,并且能够发挥出教化育人的作用,其实还是要靠广大的居民。今天的城市空间,本质上就是广大居民的生活空间。这块土地上的历史文化传承,居民们也应当有足够的话语权。城市的历史文化属于群体所有,保护与传承也不是单靠一方力量才行的。近年来,公众参与成为一个日渐普遍的行为方式。一个城市,想要更好地展示历史,最终还是应当落到广大居民的参与上。其实,参与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和了解历史文化的过程,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塑造起着一定的作用。

枞阳的这份“倡议书”中提到,对于捐款数额达到1万元及以上者,将会树碑鸣谢。勒石铭记,或许并不算是一份贵重的回报,但它却是一份对于公众参与的认可与尊重。这也给今后开展类似的文化历史、遗产遗迹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既然邀请人们参与,那就应当给予肯定和回报。这体现了对于广大居民的一种尊重,历史是由人参与的历史,传承和保护历史同样也需要依靠人的力量。

在今天不少的文物古迹旁,常能看到“重修纪念碑”,往往记载有重修的缘由、过程,以及相关的人员。其实,每一次的重修都在延续历史的长度,为历史传承贡献力量,本身也是一种保护历史的参与方式。树碑鸣谢,让参与其中的人被铭记,自然也能够让人们体会到一种价值与成就感。

热点视频推荐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红山动物园再上热搜,拿什么拯救“毛孩子们”?

网课入侵,是对尊师重教的亵渎

物业长期“监视”业主,想要干什么?

种地也能评职称,让农民更有干劲儿

文字:王远方

朗诵:王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吴亚琦 王远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