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笔下的“青瓷之魁”

2017年的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只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超过2.9亿港元的价格成交,再一次刷新了宋瓷拍卖的世界记录。

苏富比2017秋季拍卖会中的传世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汝窑的珍贵不仅体现在当代,在宋时亦可当“名窑魁首”。南宋叶寘在其《坦斋笔衡》中所说:“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对此亦有印证:“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

北宋时人以定窑白瓷芒口、不够完美的缘故,遂在河南省临汝县创建了青瓷窑,宋时隶属汝州,故名"汝窑"。因符合宫廷对瓷器精致质感的追求,在北宋后期元祜至崇宁间20多年里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汝窑成为皇家御用器皿,它卓越超群的品级远超过北方同时期的青瓷窑口,在文人笔下,被视为是青瓷之魁。

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被看重的原因:一为徽宗偏重,二为其温润的天青色较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更符合中华民族的“崇玉”心态。汝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釉色以天青最为名贵,"雨过天青云破处"之称。宋徽宗崇尚道教,道教讲究用青色的纸书写“青词”与上天沟通,故徽宗对青色崇尚有加。

于是汝窑替代了越窑和定窑烧造宫廷御用瓷,就这样,汝窑集合了当地最优秀的工匠,烧出了色调上深浅不一的“天青”色。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汝瓷的颜色有不同的变化。

宋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故宫博物院藏

在明媚的光照下,汝瓷的颜色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色天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澈的湖水。

汝窑之所以莹润如玉,是因为其中有玛瑙入釉。由于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宋人周徽曾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

当时玛瑙价珍,可见当时烧制汝窑的不计成本。因开窑时间极短,传世的器件又极为稀少,所以愈发珍贵。仅就宋瓷而言,“汝瓷”的成就最高。

自徽宗而盛极,至南宋时已经“近尤难得”,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曾记载过汝窑器十六件,这是数量最多的一次记录,俱悉献给高宗皇帝:“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

可见当时,足以和荣耀之心相媲美的礼物包含汝窑瓷器。

宋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

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把汝瓷的鉴识要点总结有四,即“天青釉”、“蟹爪纹”、“香灰胎”、“芝麻钉”。

天青釉指汝窑青瓷多呈淡天青色,釉层均匀较薄,釉质滋润,呈现玉质的半乳浊状。汝瓷的这种釉色要在比较低的温度下烧造而成,青瓷色调呈现一种平和、淡雅的气韵,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意识。

自明清以来深受鉴赏家所注意,无论是「天青色」、「雨过天青」或「淡青色」,都不足以形容汝窑器物的温润典雅。在鉴赏家心目中,始终是独领风骚。足以视为青瓷的典范。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底部

瓷器表面的开片因有古代的象征意义,自十六世纪以来,即广泛地成为收藏家纳入作为鉴赏观察的对象。汝窑瓷器底部留存的支烧痕迹也称为观看的项目。商人之子高濂在万历十九年(1591)出版的《遵生八笺》中,这样形容汝窑:"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蘑细小挣针"。

由此可知,汝窑器物底部的支痕,虽细小如芝麻,却也是辨别真伪的重要依据。在《遵生八笺》之后所刊的与鉴赏相关的文本,品鉴宋瓷时,不约而同地将汝窑置于首位,具体地呈现晚明鉴赏家视汝窑为青瓷典范的文化气氛。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局部放大

汝窑以釉色唯美驰名,其瓷釉面开裂,纹片别具一格。在制瓷工艺上,汝窑开创了香灰色胎。

汝瓷刚烧成时在感官上往往偏绿,只有在恰当的冷却速度下才会慢慢泛出蓝色,蓝绿调和,才能呈现出云销雨霁的“天青”。天青釉釉色青蓝相映,浑然天成,极其难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