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道路上、屋顶上、树冠上,远山上都积下厚厚的一层。一夜之间,这眼前的一切就被洁白的色彩作了装饰和渲染,让我抬眼就看到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我真不敢相信这个冬天会来得这么早,来得这么快。即使是一阵了无牵挂的风儿也不会来得这么快吧!我真想去探究一下它如此急切的内心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
不过,这场雪带来的寒意却是谁都始料不及的,看着大街上的行人一个个穿得跟水桶似的,早将注意形象这头等的大事都抛在了脑后。我也不想再犹豫,准备将所有厚实的衣服都穿在身上,然后再买一个取暖器来烤一烤,以抵御这冻到了骨髓里的寒意。这时,我脑海里竟然浮现出小学那篇课文《寒号鸟》里描写的场景——“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我想这就是冬天一种无形的威严吧,让每个人都无处可躲,无处可逃,无处找寻一个温暖的空间来抚慰这冻伤的心情。
“您的包裹,麻烦到门口来取一下!”快递小哥在电话那头极为热情,好似要将这冬日无处不在的寒意都悉数驱散。
打开包裹,一条围巾,浅灰色的,朴素、沉稳而不轻佻,符合自己一向的审美标准。但自己从未买过围巾呀,以为是自己网购的包裹才打开的,这可如何是好呢!但看了包裹上的收件地址、收件人以及联系电话都没有错。正疑惑间,一个熟悉的电话打来,才知道这是这个寒冷的冬天收到的一份意外的惊喜。我将围巾系到脖子上,非常柔软,一阵暖意霎时将我紧紧包围。当然,内心涌起的暖意绝对比围巾系在身上的温暖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这绝不是自己第一次收到这么温暖的礼物了。很清楚地记得,那时自己在一个比故乡冷得多的地方上学。那年的冬天也格外地冷,母亲给我买了一件内里有厚实的人造绒毛,外层是防水材料缝制的人造皮衣。那件衣服花了母亲50多元钱,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些日子里,那已经相当于我在外求学一个多月的生活费了。特别,在供我们姐弟三人上学那样艰难而窘迫的日子里,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小数。而不识字,也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还转了三次车,坐了100多公里的班车,花了比购买衣服还要贵的车费将衣服送到我就读的学校。而我也是家里第一个穿上“皮衣”的人,那份温暖我想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淡忘,肯定会珍藏在我记忆中最重要的首页里。
这样的温暖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一次又一次地上演。在这几十年的岁月里,我还曾收到过好多件姐姐们一针一线织就的毛衣、毛背心、毛帽、毛手套、围巾、毛拖鞋。记得前两年,我还和姐姐们说:“不用这么麻烦了,现在买一件毛衣也不是那么贵,何必这么劳心费神地去织呢?”姐姐没有更多的话,仅说了一句:“自己织的要比买的暖和呀!”还是坚持自己买来毛线,在闲下来或是看电视的时候就这样一针一针地织,然后送给家里的每一个人。我当然知道姐姐心里的想法,她们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我这样说,也是希望姐姐们不要太劳累了!当然,这种“温暖牌”的毛衣,穿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内心的暖意绝不会比穿了一件裘皮大衣或是穿了一件羽绒服来得少。
在这传承与温暖的氛围里,我也曾在那些寒冷的冬天给父母送过丝棉被、丝棉马夹、电热毯、热水袋;给姐姐们送过丝巾、围巾、手套、暖宝;也给朋友们送过一些温暖的礼物。因为我珍视亲人,珍视相识的每一个人,感恩那些岁月长河里结下的弥足珍贵的情谊,更希望用这样一种送温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传递一份纯真的情谊。
每次整理衣柜,都会看到一些早已过时,甚至有些破旧的毛衣、围巾、毛帽、手套等。但我总是舍不得将它们扔掉,还会将它们整齐地摆在床上,像欣赏艺术品一样地慢慢品读。我能清晰地记得这是何年、何月、何时,是谁送给自己的礼物。
这,或许就是一个念旧的人,用珍藏这样的方式来回忆那些过往,咀嚼往昔温暖与快乐的一种方式。
作者:听松 (单位系蒙自市税务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