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名人堂·观察|四川文博事业“兔飞猛进”,2022年有哪些“名场面”值得珍藏?

日期: 来源:封面新闻收集编辑: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李雨心 刘可欣

成书于战汉时期的《山海经》中,对川西平原有这样的描述:“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西蜀之地从上古时代开始,一直闪耀着文明之光:稻城皮洛遗址、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它们如熠熠生辉的珠链,串起了四川厚重多彩的历史。

学术界公认,四川是地下文物大省和考古大省。2022年,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四川地下文物共34200处(其中古遗址3652处,古墓葬30548处),占登录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52.43%;自启动评选以来,共有14个考古项目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新年伊始,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发起,四川省文物信息中心提供支持的“名人堂·2022年度四川文博榜”发榜在即,回顾去年四川文博业的诸多高光时刻,我们将珍藏这些令人难忘的“名场面”。

宝墩遗址出土文物展

 成都平原的“文明门槛”

宝墩陈列展“开门红”

成都新津的宝墩遗址,是川西最大的史前古城遗址,距今有4500多年历史。宝墩遗址是成都平原迈进文明门槛和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2022年1月21日,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建成,宝墩陈列展正式向社会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也拉开了去年四川文博业凯歌高奏的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的通知,其中宝墩遗址与四川的罗家坝遗址和城坝遗址公园一同位列立项名单中,这又为去年的四川文博收了一个“豹尾”。

三星堆大面具亮相央视春晚

 考古“双子星”闪耀 

三星堆和皮洛抢占C位

2022年1月31日,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央视春晚,让不少网友发出“好震撼”“好浪漫”的感叹。造型独特的青铜器,神秘的古蜀文明,让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三星堆成为近年来国内考古界的头号“网红”。

皮洛遗址出土石制品

三星堆的光芒万丈并未掩盖皮洛遗址的辉煌。同年3月31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和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双双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个位于甘孜州稻城县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被誉为“具有世界性重大学术意义的考古新发现”,这里出土了万件石制品和用火遗迹,首次建立了中国西南地区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

“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博物馆捷报频传 

大展特展争相登场

四川考古进入历史新阶段,四川本土众多博物馆的发展也捷报频传。2022年5月18日,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开幕式揭晓。四川博物院“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39个入围的终评项目中脱颖而出,喜提“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既是四川唯一一个获得该项大奖的项目,也是自1999年以来四川博物院第二次摘得全国博物馆展览的最高级别奖项。

此外,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七宝玲珑——来自喜马拉雅的艺术珍品”获得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成都博物馆“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明良千古——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展”也获得了优胜奖。

“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

随着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推广,去博物馆打卡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必修课”。2022年,各种主题鲜明的大展和特展争相登场,给川人带来一道道丰盛的文化盛宴。比如当年11月29日在四川博物院开幕的“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就是一个经典案例,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39家博物馆珍藏的274件与苏轼主题相关文物亮相,其中一级文物39件,包括苏轼真迹《潇湘竹石图》《阳羡帖》手卷等让人大开眼界。

《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现场

 文保事业可圈可点 

革命文物保护推广成就斐然

2022年,四川文保事业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这一年的6月11日,川渝文物局签订《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据国家文物局调查显示,川渝地区石窟寺文物点位数量位居中国第一,可是这些文物主要为砂岩质地,结构松散,区域气候高温潮湿多雨,亟须通过多方合作,联合攻关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该协议标志着川渝围绕石窟寺文物保护与利用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

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

四川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这里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线——保路运动的发生地,而且还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地,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广泛分布在全省各地。2022年,四川革命文物的保护和推广也上了一个新台阶。3月,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互联网+长征”数字化展示与传播项目获评全国十佳。5月,四川首个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四川大学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成立。

新落成的成都考古中心

 年底上演压轴大戏 

四川文博未来可期

2022年尾,四川文博迎来一台压轴大戏——12月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的成都考古中心举行落成仪式。这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城市考古科研与展示平台,集展览展示、科普教育、文创研发、文物保护、行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

溯文明之渊薮,拾百代之遗阙。四川文博事业在2022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考古、展览、文保等诸多方面皆表现亮眼。2022年国庆假期,超过200万人次观众在四川“文博游”。四川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为丰富博物馆类型提供了文化资源。2023,四川文博还将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推荐

相关阅读

  • 我国今年将筹备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 记者今天(1月5日)从在京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国家文物局将在2023年筹备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计划用3一4年时间,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
  • 深切缅怀浙江民进老主委毛昭晰

  • 2023年1月5日6时40分,民进浙江省委会第四、五届主委,第六、七届名誉主委毛昭晰先生在杭不幸辞世,享年94岁。毛昭晰先生1929年5月出生于浙江宁波,著名史前史
  • 学在天地间——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推出红色木偶剧 《游曦》,走进校园传播红色文化◎《南方》杂志记者∕影子通讯员∕黄冬凌 发自广州、深圳、中山◎本文责编∕张蓓蕾
  • 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

  •   近日,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包括3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35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涵盖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
  • 全国第三!湖北再添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极目新闻记者 戎钰通讯员 鄂文旅作为我国重要考古学成果的集中展现方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收获的社会关注度与日俱增。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官网发布《国家

聚合标签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