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市人大代表、江汉区委书记李湛:协调“产城人” 提升城区功能,增进民生福祉

日期: 来源:长江日报收集编辑:长江日报

今年元旦假期,江汉路步行街区总客流量达98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江汉经济开发区,开园仅3个月的国泰汉口科创中心内,来自全国的16家科技创新企业正抓紧时间研发新品,备战兔年。

一面,传统商贸业、金融业的稳步增长;一面,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当前,江汉区突出“厚植优势,补齐短板,精明增长,品质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活力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卓越城区。

5日,市人大代表、江汉区委书记李湛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时表示,江汉区在每一个阶段都遵循了“高质量发展”,如今,江汉让“高质量”与时俱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增进民生福祉,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位于江汉区的西北湖金融街。长江日报记者 詹松 摄

产城人协调发展

“双高”城区“瘦身健体”

江汉区作为武汉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比北京市二环内高20%,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美元。

人口、经济密度的“双高”是江汉区的优势,但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升,也给城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发展空间不足、增长动能衰减、经济效能低下、治理难度增大、生活品质降低等一系列“城市病”和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优主城区,有序纾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

李湛表示,这恰恰是江汉区近年来一直在坚定不移推进的工作。近年来,江汉区围绕“产城人协调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推动城区转型升级,“这给江汉带来了一系列变化,不只体现在经济密度增加,城区功能品质也在持续提升。”

在产业发展上,江汉区按照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在既有的金融、商贸流通、能源和信息通讯四大板块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数字经济。

与此同时,江汉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由区属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在一些地段好的老旧小区里收购房源,并将其重新装修作为人才公寓。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老龄化严重的江汉区,如今年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全市前三。李湛说:“过去几年里,江汉区共吸引了超20万毕业大学生落户,城区人口结构得以优化调整,同时也为许多老旧小区带来了更多青春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武汉市要“增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大力培育总部经济、枢纽经济、流量经济、楼宇经济”。

“报告提到的这些经济形态,也是江汉区大力发展的方向。”李湛介绍,楼宇经济是江汉区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全市第一批税收过亿元的“亿元街”最早就从江汉走出,而在今年,江汉区的亿元楼有望达到31座。

“从‘亿元街’到‘亿元楼’,空间形态变化的背后,也体现的是城区转型升级。接下来,我们会把楼宇经济作为核心工作,大力提升产业能力、功能品质,把核心优势发挥到新高度。”李湛表示。

全区演绎“应用场景”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达15%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武汉市将“提高数字经济驱动力”,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11%。

而在今年的江汉区《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项目标为19%。设定这个看似“高难度”的目标,江汉有底气、有基础。

去年,江汉区再次提速数字经济布局:与长江产投达成“双百亿”战略合作,设立3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核心产业发展;引进 联通(湖北)产业互联网公司、万御安防等总部企业;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核心承载区启动建设; 中贝通信信息产业化基地、微立方近零碳创新产业园、武汉区块链融合创新产业园等一批新项目即将建成投用……

李湛表示,信息通讯产业是江汉区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均有省属、市属以及集团下属总部扎根江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本身在江汉区占有一定比例,这为江汉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基础。

此外,江汉区在消费、民生、金融等方面拥有大量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数据资源,有利于从需求端发力,推进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落地,这也是江汉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

近两年来,江汉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已达到15%,该区还在积极构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的“双轮驱动”体系,形成联动发展效果。

“地有界、心无限。我们要在无限的数字经济空间中,充分利用江汉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李湛语气铿锵地说。

“数字化转型”服务民生

两项案例入选“国家典型”

近日,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发布“ICT中国(2022)典型案例”,其中,江汉区“全域智能运营”城市治理模式荣获“最佳创新先锋案例”,“智慧江汉”综合指挥中心项目初步设计入选“优秀创新应用案例”,为国内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优质样本。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近年来,江汉区聚焦“城区数字化转型”,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和实践。

李湛介绍,得益于丰富的应用场景,江汉区已经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方面落地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人工智能可自动进行肺结节筛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效率;云胶片服务的推出,让市民只需点开手机、扫二维码,便可随时随地调阅全部检查记录及影像电子胶片,快捷又方便。

文章推荐

相关阅读

  • 刘祖庆到彭李·解放军代表团参加分组审议

  • 滨城融媒讯(记者 刘凯华 报道)1月5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祖庆到彭李、解放军代表团参加分组审议。审议中,代表们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平安滨城建设、居家
  • 英国经济处于“结构性空洞”

  •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2日报道,英国在新一年面临的经济衰退将为七国集团(G7)成员中最深,其经济复苏也将是最弱。

聚合标签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期待!天问二号要来了

  • 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今年,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并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重大工程的型号研制工作。 今年,航天科技集团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