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郑国渠的当代“三变”丨水润中国·从东风堰出发——对话世界灌溉工程遗产②

日期: 来源:川观新闻收集编辑:川观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李佳雨 苟春  摄影报道


工程档案


引泾灌溉源远流长,最早源于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的郑国渠。郑国渠之后,先后有汉代白渠、唐代郑白渠、宋代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清代龙洞渠。1932年,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主持建成了郑国渠的第六代工程——泾惠渠,是我国近代第一个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兴建的大型灌溉工程,开创了我国现代水利的先河。

泾惠渠首枢纽。

3月初,成都平原油菜花铺黄之时,关中的小麦方才恢复生机。千年水利遗产郑国渠,让“善治秦者必治水”有了一个具像化的符号载体。

在两千二百多年历史长河中,郑国渠多次重修,名称也几经变更。1932年重修后,改称泾惠渠,并沿用至今。如今,人们将不同时期的工程统称郑国渠或泾惠渠灌区,它是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最重要的灌溉工程。

泾河。

一变:工艺之变

古法引水延续的同时,也不断采用新工艺维护渠系


陕西省泾阳县王桥镇船头村,80岁的村民张书生在田地里踱步。指着村西,他说:“那就是上世纪80年代竖的郑国渠界碑。”

郑国渠渠首和引水口遗址,就在船头村村尾。

泾惠渠沿线的村庄风貌。

张书生说起郑国渠头头是道。因为他还曾担任“管水员”。对关中农民来说,这是农业水利的重要职业。哪家要浇地,哪家要灌水,都由“管水员”来负责。

张书生介绍:“郑国渠现存遗址渠堤大概宽15到20米、高3到5米、长有6公里多。可见当年工程的浩大壮观!”

尽管修建于2200多年前,但郑国渠所体现的水利技术,影响深远。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郑国渠最初修筑时,采用被称之为“横绝”的工程措施,即把小河的流水拦腰截断,使其注入郑国渠中,既扩大了水源,又增加了灌溉面积。同时,渠道线路设置科学,保证了自流灌溉。

如今,郑国渠已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35.7万亩,正是得益于历代水利工匠在郑国渠基础之上,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才使得灌溉面积不断扩大,造福更多关中百姓。

2022年新衬砌的水泥渠道。

记者在流经船头村的引水渠看到,当地已经采用水泥衬砌的新工艺,并在每一块农田之间专门开了出水口和入水口。据了解,相比以往的土渠,水泥渠道可以有效地减少水量渗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灌区灌溉系数,节约用水。

二变:管理之变

从“斗长”到管理中心,从大水漫灌到节水灌溉


都在同一灌区,泾阳县桥底镇川流村村民刘忠民对水的见解就很“朴素”。一年四季,他只需要在灌溉时期给别人放水浇地,负责统计用水量,“哪家人需要用水,以村组为单位,按小时收费,有水就有饭吃,有水就有收入。”

刘忠民是泾惠渠灌区石桥管理站的“斗长”。所谓斗长,就是负责灌区渠系斗门管理的岗位。郑国渠历代引泾工程的传统管理方式是:支渠以下设斗门,还有若干退水、泄水设施,每渠每斗设有渠长、斗长。明代时期,渠道管理还分为官渠和民渠,民渠由渠长、斗吏按登记受益面积分派。

而如今,郑国渠已“进化”成泾惠渠,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陕西省泾惠渠灌溉管理中心,如今下设15个灌溉管理站、3个水库管理处、1个配水站、1个灌溉试验站。管理机构与基层群众水管组织相结合,共同管理灌区各级渠系。

变的不只是管理模式,还有用水的方式。

“以前都是大水漫灌,按亩收费;现在是按量收费,从一亩地多少钱变成了用多少水交多少钱。”陕西省泾惠渠灌溉管理中心原副总工程师李军利告诉记者,实行按量收费之后,最大的益处是,群众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

泾惠渠灌区一隅。

“为了节水,我们还推行了小畦灌溉,大畦改小畦,把畦块尽可能划分小一点,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李军利介绍,原来一块地很宽很长,灌一次水的需水量很大,现在把畦改小之后,不仅受水均匀,节俭水量,下降灌溉成本,而且能减少深层渗漏和土肥散失壤结构的损坏,改善土壤,促进增产。

李军利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推广的这项新技术,不仅适宜自流灌溉、扬水灌溉,更适宜于井灌区,是一项适应性广泛,投工投劳少,节水效果好的技术。

三变:理念之变

景区农区灌区有机一体,重新认识古渠遗产价值


记者从陕西有关部门获取一组数据:泾惠渠灌区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为辅,累计生产粮食260多亿公斤,灌区以全陕西省2.4%耕地,产出全省5.8%的粮食,成为陕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冠以“关中粮仓”之美称。

2016年,郑国渠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陕西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申遗其实是一个重新认识郑国渠的起点。郑国渠续建扩灌是一个动态化的进化过程,要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首先,是要加快遗产保护立法工作;第二,是制定专门的灌溉工程遗产工程技术标准;第三,是要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而在李军利眼里,灌区还有更重要的价值。他说,只要把水利搞好了,水治好了,才能够治理一方的平安。“陕西旱灾频繁,没有水就没有灌区,没有灌区就没有农业。”他说,水利工程管护是他们重要的工作之一,渠首、渠道、水库、沿渠建筑物都是管护的范围。

“申遗”之后,郑国渠的保护开发理念也在悄然变化。

泾惠渠灌溉渠道。

记者了解到,2018年泾阳县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项目支撑、政企合作”的建设思路,将郑国渠景区建设和泾河治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综合起来,实现景区农区灌区三点融合。

针对未来发展,陕西省更是信心满满,计划把郑国渠建成集遗址保护、人文体验、生态休闲、教育科研、中国水利历史全景画卷为一体的国家级天然水利工程博物馆。

相关阅读

  • 颜值出众!西安周边这些特色村庄,你去过吗?

  • 在秦岭脚下的花香里露营在渭水河畔触摸历史体验农事在环山路片区观赏国际艺术村落……长安区桃花盛开惹游人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农业景区”建成开放,昔日的村庄更美了,老百姓的
  • 全国春灌全面展开 灌溉面积超1.2亿亩

  •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水利部最新调度显示,截至4月4日,全国有灌溉任务的3800多座水库已累计放水130亿立方米。其中,北方10个省区已有1148处大中型灌区,灌溉冬小麦面积8043万亩,进度
  • 2023都江堰放水节盛大启幕

  • “砍杩槎,放水啰!”随着主祭官一声令下,杩槎开处,一江春水从此流向广袤的成都平原,都江堰畔欢声雷动。今日,以“上善若水·天府粮仓”为主题的2023都江堰放水节在都江堰景区飞沙堰
  • 一江春水润天府 2023都江堰放水节盛大开幕

  •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砍杩槎,放水啰!”随着主祭官一声令下,杩槎开出,一江春水从此流向广袤的成都平原,都江堰畔欢声雷动。4月5日,2023都江堰放水节在都江堰景区飞沙堰溢洪道启幕
  • 祁县做好灌溉保障工作 全力促进春耕播种

  • 眼下,清明已至,气温逐渐回升,农业进入了春耕播种的关键时节,为积极做好春播灌溉保障工作,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祁县水利局加强指导,立足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按照职责任务,各灌区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阅读经典 品味古籍之美

  • 4月8日,观众在“继往开来 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中观看未修复的破损古籍。  当日,“继往开来 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在辽宁省图书馆开展。展览展出《
  • 广州的奇葩地名有多奇葩?

  • 广州市竟然有如此奇葩的地名,位于广州市市区有个“瘦狗岭”,从空中看此山形状如同一只头朝西北、尾向东南但瘦骨伶仃的狗儿。还有一个叫“钟落谭”。更为诡异的“灵堂村”,“
  • 孝河国家湿地公园马拉松赛举行

  • 共赴春日之约,感受运动魅力。4月8日,2023年孝河国家湿地公园马拉松赛举行,120余名跑步爱好者参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文清、副市长杨凤鸣、市政协副主席田曜参加活动。马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