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中西部的偏远贫困地区由于法治教育资源的匮乏,存在法治意识薄弱,法律知识欠缺、法制文化淡薄的现实困境。为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与童行”社会实践团队暨手拉手支教团,前往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关山镇盘石完全小学开展普法支教,发挥法学生的专业所长,打造特色化和常规化的边远地区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1+3”赋能模式:围绕以“普法”为核心的支教活动,发挥“专题调研”“趣味课堂”“文创伴学”三大特色。推进中国的基层法治教育建设,彰显法学青年的时代担当!
湖南衡阳支教团队队员合影
法律启蒙,趣味引航
往年的调研经验与前期的线上准备为今年的“法与童行”团队铺平道路,成员依据专业所长,准备了未成年人保护、妇女权益保障、人工智能法等特色专题普法课程,课堂打破了以往灌输式的教授方式,引入法律谜语、模拟法庭、互动问答等方式,容故事与法理于一体,从孩子的视角解读法律,让法律知识更加深入内心,力图让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团队成员精心设计了吉祥物“法小嘤”——身着法袍的兔子法官,并打造了如团扇、贴纸、法治宣传手册等一系列文创产品,作为奖励发放到没有一个孩子手中。孩子们在课堂上纷纷专注聆听,踊跃抢答。那高高举起的小手,眼神里的求知欲,大大点燃课堂的活跃度。
团队成员在教授普法课程
孩子们拿到文创
迈步大山,基层走访
支教团队按居住地的远近进行家访,通过与孩子们以及其家人的交流,为实践团成员的教学工作明晰方向。
在了解学生基础情况的同时,家访成员还简单介绍了团队的普法课程、了解了当地的法律普及情况、征询法律普及的意见,发现了当地存在的一些普法问题——如因缺乏对法律的了解,解决法律问题的意愿与成功率不高等,这也坚定了实践团成员继续开展普法的信念。同时,团队还在课余时间采访到了盘石完全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等校领导,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法治教育情况——成员了解到,每学期一次全体班会、板报宣传等家校普法的途径,将重点投射于安全教育,而其他方面仍有待提高;大多数孩子对法律的法律的掌握程度仅限于大致了解,而不会想到主动运用解决问题。
团队成员家访调研
砥砺前行,一心向党
支教队伍在盘石完全小学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王船山故居和夏明翰故居。参观学习革命教育基地,带团队成员回顾王船山先生守护中国文化的浩然正气,夏明翰烈士捍卫华夏民族的峥嵘岁月。参观归来,团队成员将红色基因注入支教课程,培育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团队成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法与童行,相伴成长
今夏跨越1000多公里来到湖南衡阳,度过了相当愉快的时光。普法课程的课堂上,同学们由懵懵懂懂地理解法律概念,到主动抛出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反问,甚至课后仍然保持交流。课堂上眼中的求知,收到文创礼品时的笑容,无不令人动容。傍晚天边的绚烂晚霞和孩子们的童真,会在我心里留下弥足珍贵的一笔。 ——谢楚楚
第一天来到支教点上课时,我因为害怕孩子们对普法课程不感兴趣,心中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没想到孩子们积极和热情,增强了我对普法支教的信心。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一双双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睛,都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温暖。 ——潘广鑫
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湖南衡阳关市镇盘石完全小学,1000多公里的距离,被团队成员的努力弥合。支教授课,普及法律知识;调研走访,聆听基层声音。“法与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理想信念为帆,以专业技能为桨,给孩子们种下南航的“红色基因,蓝色梦想”,更在提高法律普及率,建设法治中国事业海洋中一苇以航。(通讯员 谢楚楚 潘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