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

日期: 来源:徐州日报收集编辑:徐州日报

城市功能与品质,既关系一座城市的形象,也关系居民的幸福感。

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成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总定位总要求。

从“定位”到“地位”,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图景愈发清晰。

当前,徐州拥有“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等叠加机遇,如何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城市能级,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业内人士各抒己见。

持续放大名城+名校叠加效应

——访市人大代表、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周汝光

近年来,徐州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优势日益凸显,中心城市的能级及首位度显著提升。

市人大代表、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周汝光表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型发展,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也在加速汇集各类资源要素,处于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是城市的名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同时大学的发展也迫切需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以此打造办学特色,形成办学优势。“因此,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我认为应当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作为科技创源的驱动作用,文化高峰的引领作用、人才高地的支撑作用,着力推进大学与中心城市建设深度融合,持续放大名城+名校的叠加效应,走共生共荣的共同发展之路。”

周汝光表示,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主动将大学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城市发展规划与大学发展规划有效对接。徐州市近年来出台的对在徐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专项支持政策鼓舞人心,成效显著,期待后续能有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和举措,推动形成大学与城市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和创新互补体系。另一方面,高水平大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着力增强创新能力,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服务,主动适应和引领中心城市的发展。

江苏师范大学根据徐州市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特点与产业发展布局,制订了详细的校地融合发展方案,致力于创建优质科教创新平台,支撑引领区域教育中心地位;以互动融合为机,助力科教资源、产业经济提质升级,助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最高位置

——访市人大代表,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崔怀信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高质量的医疗技术、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市人大代表,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崔怀信说。

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中,徐州市中心医院要扛起建设淮海经济区医疗高地的担当,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发展的进阶之路上一路传承、创新、发展。

崔怀信告诉记者,徐州市中心医院全院干部职工要发扬优良传统,敢于拼搏、善作善为,要让就医群众“看得上病、做得了检查、住得上院、把病看好”,在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上下功夫,在新技术新业务推广应用上下功夫,在提供规范、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上下功夫,也要在着力解决停车难、吃饭难等“堵点”问题上下功夫,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门急诊扩建、地下食堂建设、立体停车场试用等,努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努力为职工创造高品质生活。

“我们要坚持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引领,以学科、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学教育、临床科研、医院管理提升为重点,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数为标尺,打造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质量过硬、医疗服务高效、医院管理精细、满意度较高的区域中心医院。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最高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健康徐州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崔怀信说。

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访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徐州市政府参事沈正平

城市功能反映的是城市在区域发展中所具有的能力和发挥的作用,城市品质体现的是城市品位和发展质量的综合特性。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必然要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如何提升徐州城市功能品质?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徐州市政府参事沈正平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城市新变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将城市打造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把实施城市更新作为重要抓手,聚焦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着力改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功能品质,加快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统筹推进存量优化、品质提升、结构完善,走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老工业基地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历史文脉“活”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公共服务“暖”起来,居民生活“好”起来,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人居环境。

其次,要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定位,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城市规划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建设,持续增强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为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打下更为坚实基础。

再次,要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抓好垃圾分类处理、扬尘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市容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全面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

引领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医学创新

——访市政协委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人颢

医学创新是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举措,更是建设区域性医疗高地的重要基石。市政协委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人颢一直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护佑区域人民健康,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高水平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事业和区域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引领高质量医学创新,要成为区域医疗技术发展的开拓者。”王人颢说,医院要刀尖向内,自我革命,通过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院区建设和功能延伸,让诊疗技术更领先、让学科建设更创新、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让医联体建设更惠民,让老百姓看病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形成优质医疗服务的徐州品牌。

“医学的真谛是维护人民健康。”王人颢感受颇深,“要牢记医学使命,回归初心,追逐梦想,用实际行动推动大型公立医院转型与发展。今日的徐医附院,善爱与温情汇聚。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无论是对外援助还是医联体建设,徐医附院人从不缺席。”

王人颢表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淮海经济区23家三级甲等医院成立现代医院管理联盟,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党建引领、结构优化、能力提升、创新增效、文化聚力这五个方面来共同推动各家医院高质量发展,共同造福淮海经济区广大百姓,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贡献生态力量

——访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业务处姜璐

一座城市的功能品质怎么样,生态环境有着“一票否决权”。

近年来,徐州切实推动五大传统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六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成功跻身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市区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2022年度PM2.5浓度达到39.5μg/m3,历史上首次迈入3.0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初步取得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重大突破,圆满实现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强势开局、起步即冲刺的预期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如滚石上山,不进则退。需紧盯目标,不务虚功,方得寸进。”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业务处姜璐认为,应围绕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强调真抓实干,培育改革品牌,引导政府部门共通共融,共攀高峰。结合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扩大战新产业,逐步形成我市“343”创新产业集群体系。坚持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战略性举措来抓,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探索更多更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释放生态资源“红利”。

“围绕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城市能级,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实际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群众生态获得感,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生态安全的主攻仗主动仗,为中心城市建设贡献生态环保力量。”姜璐说。

做好规划建设美丽和谐城市

——访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华东)执行总经理李仕利

目前,中建三局正在聚焦“成为最具价值创造力的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作为建筑行业的排头兵,该局深度参与了徐州的建设征程,服务城市建设,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城市能级保驾护航。

关于如何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和城市能级,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华东)执行总经理李仕利有着深刻而独特的思考:

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夯实改革发展的政治基础。重点是要将“讲政治”体现在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上,体现在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使命担当上,体现在不折不扣抓落实的行动上;

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人才是一座城市的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奋斗离不开城市。中建三局着力打造改革发展的职业化团队,突出担当有为,大力弘扬国有企业家精神。聚焦管理提升,持续抓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专业务实,加快推进职业化团队建设;

要强化科技支撑,实现科技领先优势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关乎企业和城市的发展,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要协同发展、稳步推进,把“智能建造”环节纳入工程项目管理,形成从EPC向EMPC建造模式的升级,真正实现从研发到设计、生产、物流、装配、施工的数据驱动、流程贯通;

要落实调研,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以广大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做好城市规划和建设,共建美丽和谐城市,为人类与城市和谐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循环模式。

李仕利表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中建三局将持续实行全链条服务,全方位保障,体现央企担当,贡献行业力量,用实际行动助力徐州城市发展。

记者 李小委 晏菲 吴云 顾菲菲

编辑 杨洁

相关阅读

  • 徐州两会特刊丨启航新实践

  •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之际,我们进入了徐州的“两会时间”。1月5日,徐州日报推出
  • 2023年青岛城市更新建设计划改造473个老旧街区

  •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1月6日,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2022年总结暨2023年重点项目部署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我市将对城市更新建设十大领域攻坚行动确定的1200余
  • 长沙入选2022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报告案例库

  • 2023年1月6日,《2022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在北京师范大学以线上的方式成功发布。长沙、宜宾、南京、济南、福州、天津、沈阳、兰州、拉萨、西双版
  • 盐城:精编惠民交通网 畅通幸福康庄道

  •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关系国计民生。2022年,盐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归零的心态、赶考的状态、奋进的姿态,不断开创盐城现代化交通建设新局面
  • 2023年青岛城市更新建设“责任清单”敲定

  •  1月6日,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2022年总结暨2023年重点项目部署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我市将对城市更新建设十大领域攻坚行动确定的1200余个项目继续实施指挥部体
  • 市政协委员罗文嬿:以“共同缔造”推动城市更新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7日讯(记者宋磊)1月7日,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市长与政协委员协商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长江航道局档案中心经济师罗文嬿在发言时建议:以“
  • 东莞:不止制造

  • 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之一。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国际制造业名城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成功迈上了GDP过万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

  • 城市功能与品质,既关系一座城市的形象,也关系居民的幸福感。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成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总定位总要求。从“定位”到“地位”,徐州打造
  • 粮农组织:2022年全球食品价格创新高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较前一年上涨超过14%,创有相关记录以来新高。 2022年8月16日,顾客在加拿大温哥华一家超市选购食品。新华社发(
  • 天河机场:“国内转国内”最短衔接时间再缩减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7日讯  2023年春运1月7日正式拉开帷幕,共计40天。据预测,春运期间,湖北机场集团(除十堰武当山机场外)航班量2.5万架次,同比2022年增长5.5%;旅客吞吐量252.
  • 青岛崂山区:抓好“五区同创”走在前开新局

  • 2023年力争全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崂山区:抓好“五区同创”走在前开新局日前,崂山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崂
  • 新研究:约半数至近七成陆地冰川或在本世纪消融

  • 美国《科学》期刊5日刊载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对全球冰川的威胁超出科学家先前预想,按照目前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推算,到本世纪末,全球将近七成陆地冰川将完全消融;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