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穿线打结 手手相传 ——访市级非遗项目羊毛手工编织技艺传承人杨效强

日期: 来源:菏泽日报收集编辑:菏泽日报

编织地毯

杨效强正在指导工人编织地毯

过纬砸实

图案手绘(资料片)

编织完成的手工羊毛地毯

配色(资料片)

绘图、选毛、纺纱、织毯……从原料到成品,手工制作一张羊毛地毯要历经10余道工序。作为菏泽市非遗项目羊毛手工编织技艺传承人,今年50岁的杨效强始终坚持传承老手艺。

7月10日,记者走进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永铭地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杨效强目光灼灼,左手右手快速翻飞,只见他左手手指拽着羊毛线,右手拿着割线刀,双手食指、中指、拇指默契配合,飞快地穿绳系扣,每次系一个扣割线刀就会落下,将羊毛线割断。

只见数十种不同颜色的羊毛线,在车间工人熟练地编织下,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等到一行羊毛线拴完,再将多余出来的羊毛线剪掉,然后紧接着用耙子沿着经线棉绳将拴好的羊毛线砸实,经线和纬线交织,一块精美的地毯在工人灵活的手指下慢慢成形。

“我17岁开始接触羊毛手工编织的工艺,得益于国家黄河滩区迁建惠民政策,滩区居民从黄河滩区破旧房台,搬迁到迁建村台,规划建设了致富创业车间,我将车间承包下来,决定就在这里进行创业。”杨效强告诉记者,“羊毛手工编织”工艺是菏泽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技艺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这批正在加工的地毯卡垫,根据地毯的设计图案,工人需要半个月时间的加工才能完成。”杨效强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工业的进步让手工地毯制作这项老手艺慢慢走入低谷,一度面临失传的危机……

“手工地毯制作技艺都是手手相传的。”杨效强说,入行三十多年来,杨效强从学徒成长为非遗传承人,一颗守护传统文化技艺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在他看来,编织羊毛地毯不仅是一生的事业,更传递着几代人的感情,传承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得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杨效强说,车间每天上工人数30余人,她们都是社区居民。杨效强免费把编织羊毛地毯的技艺传授给当地居民,农忙时候下地,农闲在车间工作,车间里的工人既不耽误接孩子做饭,每人每月还能收入3000元左右。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发,如今,杨效强带领团队改进了现有的羊毛手工编织所使用的传统机台和羊毛手工编织的传统生产工具,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传统羊毛手工编织产品图案的整套设计环节。目前,已开发出藏毯、挂毯、萨瓦瑞纳、唐卡、卡垫等几个品种,并销往西藏、俄罗斯等国内外市场。

“手工羊毛毯制作虽然又苦又累,但先辈传下来的技艺不能丢掉,我们将以匠人精神,继续传承创新羊毛毯制作技艺。”谈到发展,杨效强如是说。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若生


相关阅读

  • 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中女性的力量

  • 编者按 近日,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羿在中华女子学院做了题为“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中女性的力量”的讲座。她阐述了新时代如何在探索传统手工艺
  • 飞瞰!乌市米东区巨幅稻田画

  •  天山网讯(记者 邹懿摄影报道)眼下,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羊毛工镇新建村的水稻科技示范园里的巨幅稻田画已成型,达到最佳观赏效果,吸引了众多游客,游客们在观赏拍摄之余,还可在周
  • 弘扬农耕文化 传承乡村技艺

  • 普通的面团,在能人巧匠的手中经过扎、拍、拉、盘、捏等制作工序后逐渐有了模样,呈现出蝴蝶、花朵、叶子等造型,栩栩如生,煞是喜人;银针上下翻飞,彩线轻盈穿梭,一种种农作物跃然于绣
  • “编织能手”李明鸽:一根钩针拓宽幸福路

  •   李明鸽是鹤岗市绥滨县远近闻名的编织能手。依靠一根钩针,她为自己打开了致富路,也带领乡亲们拓宽了幸福路。  1981年出生的李明鸽原本是绥滨县黎明村的一位家庭主妇,农忙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养老认证一小步 服务居民一大步

  • 为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进一步做好保证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基本待遇工作,让“老有所养”民生工作落到实处,7月11日,西固区四季青街道桃园社区积极开展了2023年度下半年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