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佘山镇新宅村,开展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区域化党建优势,以“东华大学赋能佘山镇乡村振兴项目清单”内容,通过“设计+”方式实施一体化推进,内容覆盖农业、文化、乡村治理等多个领域。
集结八方之力,共建和美乡村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村民的深切期盼,也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近年来,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佘山镇提出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暨村庄全域清洁攻坚行动。
“村里仍然有农家宅前屋后还不够清洁有序,人居环境考核制度其实没能激活全部效能。”松江区2022级选调生、新宅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杨旭介绍。实践团走进村屯农家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与村民“拉家常”,了解村民所需所想,并提出 “扮靓新宅——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体系。在试点区域的宅基地门头挂牌,显示考核结果对应的奖励积分,村民可以凭借积分卡兑换奖品,通过亮分晒绩、表彰奖励,提高村民对宅前屋后环境改善的主动性,加快实现人居环境改善的目标。
新宅村是佘山镇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平移上楼工作的试点单位,很多宅基地年久失修。实践团先后就新宅村平移基地规划情况、口袋公园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公园内健身设施陈旧、场所老化严重等问题导致利用率比较低。
通过和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实践团提出“乡村‘边角料’微空间艺术嵌入概念设计”一揽子方案。他们为新宅村制作了一套乡村IP标识、一批墙绘画作,并建议引进跷跷板、秋千、凉亭等设施。针对即将建成的新宅村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他们还参与了内部空间的概念设计,将“艺术美学”的嵌入契合了乡风文明的时代潮流、丰富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
延续书画文化,传承“士衡”精神
坐落于新宅村的佘山士衡乡村书画苑建造于2019年,为村民搭建了一个以书会友、以画寄情的空间。但由于缺乏应用载体和文化资源,书画室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高质量的书画作品并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成员们广泛搜集资料,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和发展优势,并结合自身设计专业优势,以“设计+书画”方式,将书画室原创作品制作成“锦绣佘山”“水墨新宅”“一城花开”等有主题、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书画苑中的书画作品不应该只是‘躺’在室内,更应走进每家每户。”实践团负责人钱程君在参观书画苑后说道。
在帮助文创载体“活起来”的同时,突出场景化应用,让物理空间“火起来”,实践团提出“三嵌入三赋能”书画室活化利用行动计划。“三嵌入”即科学商店知识科普嵌入、学生志愿服务嵌入、学生毕设展览嵌入。“三赋能”即书画苑爱心辅导班赋能、积分兑换书画室文创赋能、设计产出应用赋能。目前,已成功对接信瑜果业专业合作社,设计了多款包装方案,其中运用的“佘山桃”Logo就是出自佘山士衡书画苑成员的作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探索“破圈出道”的密码。接下来,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将继续延伸村校合作触角,让具有乡村气息的绿色产业、文化产品走进大众视野,为加快和美乡村建设贡献东华青年力量,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贡献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