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迎来癸卯年处暑节气。“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时节,由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滨州市茶文化协会、围巾妈妈协会联合举办的“小桔灯·与爱童行”非遗研学活动暨发现非遗之美二十四节气处暑茶会在滨州市文化馆举行。本次节气茶会助力孤困儿童、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让孤困儿童、留守儿童在兼备趣味性和参与度的体验中有别样的暑假体验,在暑期各类活动参与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滨州市文化馆副馆长陈海军向孤困儿童、留守儿童发出邀请并给予希望和嘱托)
滨州市文化馆副馆长陈海军为孩子们介绍了文化馆暑期面向青少年的各类文化活动,展馆老师带领大家参观非遗展馆,讲解滨州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及发展现状。通过对吕剧、渔鼓戏、胡集书会、剪纸、蓝印花布、惠民泥塑、布老虎等非遗项目的讲解,加深了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也让大家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更深厚的情感,开拓孤困儿童、留守儿童视野,丰富了知识积累,使孩子们体验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切感受到了滨州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滨州市美术馆馆长张向军带领孩子们参观了美术馆,恰逢美术馆正在展览镌刻岁月·山西阳泉工人版画暨当代版画作品展,通过参观学习,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山西阳泉工人版画的历史及创作特点。参观中的互动研学就是一次生动的艺术普及和审美教育,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创造的极大兴趣。孩子们通过参观美术馆,学会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生活中处处充满艺术,艺术也是可以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的,艺术提升生活的格调,希望孩子们努力提高内在高尚品格,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将艺术与生活方式融合在一起,把灵魂凝聚的美传递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
在非遗技艺的传习板块,面塑项目非遗传承人庞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动手制作非遗面塑画“小米奇”。面塑是指尖上的艺术,在岁时节令风俗中面塑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人生各个展现生命意义的仪式中,面塑更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面塑同时也体现了广大民众审美情怀和生活理想。孩子们通过了解、观察、聆听,一起创造性地制作,逐渐打开心扉,主动沟通,独立思考,投入且沉浸在动手制作中,体会指尖上的快乐。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暑,七月中。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为夏季的余热至此而止,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到来了。此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生活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才能缓解秋乏,适当补充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多喝水补津液,像黑茶、老白茶、乌龙茶等都是秋季不错的茶饮选择。本期的处暑茶会,滨州市茶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群老师为孩子们普及了节气知识及相关的习俗,了解处暑的涵义和健康茶饮的选择。用蜜兰香单丛搭配柠檬果,用心为孩子们制作了一杯健康调饮茶,单丛茶的花香蜜甜加上柠檬的果香、适量的蜂蜜和冰糖以中和口感,再无任何添加,是一杯健康的时令饮品。
当暑天的炎热逐渐褪去
旷达的初秋便华丽登场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马上迎来开学季
愿孩子们
于伏去秋来际
不负光阴的启示
珍惜时光加倍努力
同心合力奔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