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静泊在闹市中的文化“桃花源”

日期: 来源:济宁日报收集编辑:济宁日报

一名党员,退休后如何为社会和他人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答案。5月6日,《文化周末》记者来到位于任城区博古庄社区的一处僻静之地。在老城区那个拥挤、热闹,充满着市井生活气息的路段,一面红色牌匾,在讲述传承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

这是一座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展馆,5个展区分为红色教育碑林、雷锋纪念馆、国学教育碑林、孔孟儒家思想碑林和济宁传统民俗文化收藏。

2011年,退休党员刘汝彪来到这里,历经12年从未间断一天的建设,这个展馆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文化周末》记者在现场看到,正门口是一方长3米、宽1米的巨大石刻,上面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章程石刻展馆”。步入其中,除了题材、内容丰富多彩的石刻之外,记者沿线观览的同时,也发现了这个展馆的别具一格,那就是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融合,以及带给观者与众不同的最贴近生活的体验。

当时这个废旧的厂房,在别人看来十分破烂,但刘汝彪却看中了这个地方。他和他的朋友们,一心要将这里改造成一座展馆,并按照不同的内容进行了划分。

1958年,刘汝彪出生在当时的济宁市许庄公社。1979年,21岁的他应征入伍。1986年,从部队转业的刘汝彪,被安排在市政府办公室从事技术工作。3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刘汝彪年轻时就酷爱书法,参军后,除了钻研后勤保障等技术,还承担着文化宣传工作。他擅长楷书,一有时间就沉浸在临帖、创作之中,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类书画展,入选入编获奖多达29次。

从一名战士,到参加地方工作,再到光荣退休,四十多年来,刘汝彪始终有一个梦想。他离不开宣传思想工作的老本行,他希望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传承历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人老了,更要为社会、为大家做一些有益的事。

2011年,刘汝彪结识了嘉祥县石刻艺人杨则庆。看着一件件精美的雕刻作品在杨则庆的手中呈现,刘汝彪就下定决心,要自费建一座红色石刻纪念馆。

刘汝彪特地选择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作为他的首方石刻。由他精心选材,精心书写,在杨则庆长达一周的合作之下,第一件石刻作品问世了。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济宁古八景》《三字经》等等,都成为他要镌刻的内容。

2016年,刘汝彪开始筹划制作红色文化专题石刻。历时两年,终于完成了六十余方党章石刻,展馆内还陈列了宪法等专题石刻近1.7万字,党内监督条例、入党誓词、入团誓词等石刻以及古典诗词、国学文化名句、济宁民俗图文石刻等,共计1000余方。

这些作品的石材,均来自嘉祥县,每块重约百余公斤。刘汝彪说,自己时时刻刻保持锻炼的习惯,就是要在搬这些石材和创作的时候能多出力。这些石头的背后,有着一位老党员红色的、灼灼的心。

刘汝彪的每一天,都会沉浸在自己建造的展馆里,他喜欢在这座党旗、国旗、军旗映红的巨大空间里徜徉着、流连着,甚至不停地搬动、修整、拾掇,这里有他年轻时的梦想和燃烧不尽的激情。

刘汝彪热爱这里的生活,以至从未停歇的设计、看管、讲解这里的红色文化以外,又淘来了不计其数的各年代锅碗瓢盆、老织布机、古今家居农具,甚至令人叹为观止的电话交换机……一个个老物件,承载着华夏沧桑的文明,也用了最接地气的展出,让观者感悟、传承之际又倍觉亲切。

这是刘汝彪在难得的闲暇中“收来”和“搜到”的数以千万计的展品,包罗万象,林林总总,不少老物件早已被人遗忘了,但在这里都能再现历史和绵延的文明。

在新开辟的展区,刘汝彪指着长案上的10个石磨说:“这是为逛展的小朋友准备的生活体验展品。通过体验磨豆子的过程,大家会对农业生产和过去的日常生活,有一次更加深刻的了解,以后会更加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这其实已经成了展馆的另一个核心内容,也使展馆意外地增加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现场体验平台。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明确。爱动手又爱动脑的刘汝彪,多方咨询专家学者,也动员了越来越多的公益人士,为展馆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旧家具,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展馆里竟也不乏“蜜蜂”牌缝纫机,体面的旧式嫁妆,老黑白彩色电视机,甚至1986年还在用的农村版大冰糕箱子。刘汝彪乐呵呵地介绍说:“这个箱子能装二百多个冰糕,比城里的冰糕箱子要大许多。因为那时候批发一次不容易,就得多装。”

随处可以感受的乡愁,数不胜数的农耕器具,让城市中长大的青少年感到稀罕,就连今天的农人也未必见过。更不用说,那些小木船、渔网、虾笼,重复着济宁渔民的生活轨迹,大到腌制酱菜的巨缸,小到历代的针头线脑、算盘、油灯、瓦罐,都让大家倍感遥远的温暖和浓浓的烟火气。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动动手指,世间万物就呈现在屏幕上。但刘汝彪还想到了,手机里固然什么都有,但许多东西是需要实体的。没有实地、实景、实物的接触,怎么回望过去,畅想未来。他有了新的想法,这样的公益展馆,不仅要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还需要独特的体验功能,才更有利于弘扬崇高的精神,而伟大的精神都是从实际行动开始的。他要把这座隐于闹市的“桃花源”,建造成人人都能找到乐趣,更可以实现感悟和提升的文化体验平台。(记者 刘帝恩)

相关阅读

  • 快来打卡!大运河畔又添新景啦

  • 5月26日,小朋友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观看非遗展演。近日随着河北省第六届园林博览会开幕坐落于沧州园博园内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也面向游客开放该
  • “蓝大将军出巡节”一展畲族民族风情

  • 当地群众身穿特色服装组成巡游队伍参加活动羊城晚报讯 记者吴奕镇,通讯员彭冰、修硕摄影报道:5月27日一早,河源市东源县漳溪畲族乡的上蓝村、下蓝村,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一支上百人
  • 钟楼街轻文旅商圈:一眼千年 古街新韵

  • 5月17日,旅行打卡主播小敏,在抖音上推出了一条新视频:钟楼街打卡盖章攻略。她在视频里详细介绍了来太原钟楼街游览打卡、盖章留念的过程,展示了打卡盖章的小本,盖碗图案的“乾和
  • “最美家乡 城市礼物”文化创意产品展览活动

  • 2023年5月26日,“最美家乡 城市礼物”文化创意产品展览在太原市迎泽区钟楼街区的校尉营关帝庙开展。展期两个月。展览活动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文创联盟承办。本次展
  • 走进老会馆,看场家乡戏

  • 初夏午后,三里河畔绿树成荫,鱼游成趣,宛若江南水乡。沿三里河河道一路向东,走进青云胡同,古朴典雅的颜料会馆映入眼帘,青砖红窗镌刻百年时光。推门而入,曲音悠悠。被誉为“戏曲活化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静泊在闹市中的文化“桃花源”

  • 一名党员,退休后如何为社会和他人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答案。5月6日,《文化周末》记者来到位于任城区博古庄社区的一处僻静之地。在老城区那个拥挤、热闹,充满
  • 深夜,宝鸡警方通报

  • 网传高中校长被教育局长打伤住院?陕西宝鸡警方通报27日深夜,陕西宝鸡市公安局金台分局官方微博发布一起警情通报,全文如下:警情通报2023年5月26日9时许,我局陈仓派出所接到市教育
  •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勇毅前行

  • 全市综合绩效考核总结表彰会议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增强“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胆识气魄,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绩。全市各级一定要以“事
  • 大船集团交付全球首艘M350型FPSO

  • 5月26日,中国船舶大连造船与三井海洋联合开发和设计的全球第一艘M350型FPSO“Bacalhau”号正式交付,实现了我国FPSO造船业的重大突破。 Bacalhau FPSO是大连造船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