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内,黄河浩荡,奔涌向前;堤坝外,杨庙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详。一排排红色楼房、一条条整洁马路诉说着社区的发展,“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描绘出社区的日常。
10月10日下午,“沿着黄河遇见海”网络主题采风活动走进杨庙社区,亲身感受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
杨庙社区是东营市为改善原黄河南展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而实施搬迁改造的新型农村社区。
近年来,杨庙社区走出了一条“抓特色产业、壮集体经济、助农民增收、显南展风采”的沿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绘就了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焕发出和美乡村新气象。
“迁建、新颜”
沿黄123平方公里滩涂变新居
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黄河下游河道防凌防汛问题,国家批准建设黄河南展宽工程,在临黄堤外修建南展堤,两堤之间的河道展宽区就是南展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黄河南展宽工程1971年动工,1978年底建成,主要包括南展大堤、分凌分洪泄洪闸、避水房台三部分。
南展区是黄河南展宽工程的蓄滞洪区,防洪时用于蓄洪和滞洪,区内群众需搬迁至紧靠临黄大堤的房台上居住生活。南展区沿黄居住的11个村的村民舍小家顾大局,于1979年6月全部搬上了房台,形成了当时的房台村。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老房台逐渐无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2013年,东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黄河南展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其中杨庙社区2013年开工,总投资5.6亿元,建有住宅楼82栋、住房1446套。2016年竣工并集体搬迁入住,告别了“3年攒钱、3年垫台、3年盖房、3年还账”的贫困生活。
社区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规划,实行集中供暖、天然气入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引入物业公司,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了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省级一类幼儿园,建设了黄河南展区历史文化馆,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厅、妇女儿童家园等,实现了社区群众“老有所养、劳有所为、少有所依”。开通了到城区的公交车,广电、移动、联通数字网络全覆盖,社区居民生活非常便利。
“和谐、便捷”
92项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
走进董集镇杨庙社区,和谐、美丽二词浮现在脑海。秋日暖阳下,凉意被幸福蒸发,在杨庙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三五成群的老人悠然自得地聊着家常。“现在社区旧貌换新颜了,感觉心情都变得舒畅多了,生活很幸福。”居民刘先生笑着说,现在社区口袋公园也是大家健身休闲的好去处,虽然面积不大,但健身器材、宣传栏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据了解,之前去城中心方向只有一趟“过路车”,由于地势原因,这趟“过路车”不仅站点设得远,班次也不多,社区居民想出去一趟都得掐时算点,很不方便。现如今,经过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市公交公司和杨庙社区党委的多方洽谈、多次勘察,制定了详细的运力保障方案,最终139路公交车首发站点正式落户社区,成为“杨庙社区—公交西站西”的专线直通车。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杨庙社区,“60周岁以上的村民都可到社区开办的老年餐厅吃一荤一素的温暖午餐。每天有四五十位老人同时就餐,政府补贴下来,低保、五保户等特困人员一顿饭一元钱。”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宣传办负责人韩层层介绍。居民胡先生对老年餐厅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这里的饭菜很可口,自己每天都会来吃,有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还给送餐。为方便群众日常生活,杨庙社区高标准建设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便民服务室、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等。
围绕群众方便快捷办事,杨庙社区还创新打造了“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平台,将92项服务事项下沉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一次办好”。同时,为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便民服务,社区内的“为民服务中心”设置了智慧公章、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此外,杨庙社区通过开发便民服务手机APP,将更多服务事项进行下沉,群众可以实现“一站式”办理身份证、营业执照、养老保险等高频业务,社区综合服务效率实现质的飞跃。“5分钟公共服务圈”成为社区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发展、致富”
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走进杨庙社区草编合作社,几位村民正在一边拉呱一边编织,细细的蒲草在指尖游走,欢声笑语中,一扇屏风已悄然完成。据技术管理员张波兰介绍,草编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目前吸纳了社区里30多位老人参与,每月可增加收入600-700元。正在编织屏风的盖大娘告诉记者,“在草编合作社工作4年了,一天能编织五六个屏风,当作一种乐趣,一个月还能赚500多元。”
杨庙社区通过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孵化中心,培育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发展粮食种植和网纹瓜、蜜薯等特色果蔬种植。同时还注重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北京海底捞餐饮集团直供基地,订单种植黄瓜、西红柿等黄河沙土特色优质果蔬,吸纳40名社区群众务工,年人均增收4万余元,每年可带动社区集体增收30多万元。此外,社区还注册了杨庙品牌商标,创建并打响“杨庙·沿黄沙土系列”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品牌电商业务,拓宽本地农品销售渠道。现如今,杨庙社区已成为新型农业社区,伴随着循环农业示范园、粮食烘干基地等新项目陆续落地,有效盘活杨庙社区1700余亩沿黄片区闲置土地,形成了沿黄农业产业示范带产业振兴新格局。
昔日黄河滩区的“穷窝窝”,通过推动治理、服务、产业等融合发展,逐步蹚出了一条沿黄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子。群众的口袋更鼓了,笑容更甜了,如今的杨庙社区正描绘着幸福家园的和美画卷。
记者:赵珊珊 编辑:俞丹 摄影:赵珊珊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