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大连理工大学校友李洪林教授为青年学子解读科学家精神

日期: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收集编辑:大连理工大学

 

“急国家之所急,做相关科技领域的支柱和龙头!”9月9日下午,阵阵掌声响彻大工学生文化中心音乐厅,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邀请杰出校友李洪林教授做客大连理工大学“三早”系列学术报告会。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化工学院、运载学部和未来技术学院500余名青年学子共同聆听了《勇担使命 优化人生——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报告。报告会由大连理工大学学院党委书记杨君教授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学院院长贾凌云教授及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参加了报告会。

李洪林校友1996-2005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学习,先后取得精细化工学士学位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现任临港实验室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药学院院长(兼)、人工智能新药创智中心主任,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主任,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药行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洪林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曙光计划”等诸多荣誉。由他主编的《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于2023年6月出版,填补了国内外人工智能于药物设计交叉融合书籍的空缺。

报告中,李洪林教授用生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他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科学家恩师、国家使命、科学家精神和人生优化五个部分。通过讲述计算设计药物的研究历程中的几个动人故事,为青年学子生动地阐释了蒋华良老师的“国之所需,吾志所向”的国家使命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李洪林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于蛋白质结构的靶标识别与发现新方法,药物设计新方法新工具及应用等代表性工作,并进一步展开介绍了长效抗糖尿病药物发现过程,快速获得抗EGFR耐药的肺癌治疗候选药物设计过程以及抗新冠1类新药的研发过程中真实的故事。在特殊条件下他和他的合作团队,为了验证药物作用,科学家们亲身试药的经历让每一名在场观众为之动容,他们为国民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每一份成果的产出都是科学家精神最直接的体现。

更让人感动的是李洪林教授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归功于他成才路上遇到的几位科学家恩师为他的选择点亮了明灯。李洪林教授感念自己正因王希诚教授、蒋华良院士、陈凯先院士和钱旭红院士等几位人生导师所秉承“科技报国、踔厉奋发”、“要改变世界,先改变思维”等信念感召,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报国理想,让他肩负着国家使命不断前行。随后李洪林教授还介绍了临港实验室成立与建设进展,身体力行地阐释了何为“急国家之所急,做相关科技领域的支柱和龙头”。现场师生对李洪林教授的报告报以热烈的掌声。

报告结束后,大连理工大学学院院长贾凌云教授向李洪林校友赠送了纪念品。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学生代表为现场的老师们赠送鲜花。“感谢学校、学院一直以来的关心关爱与栽培教育,立志定会以李洪林学长为榜样,刻苦努力不断优化自身,以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使命,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李洪林校友嘱托青年学子:一定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建设相结合,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复兴大业,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相联系。事事我曾奋斗,成功不必在我,青春无怨无悔!广大青年学子在报告中提高了认识,提升了格局,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科学家!

讲座金句
一、人生求学时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
都有过困惑
李洪林教授也不例外
从县城班级第一名
到大学很普通的迷茫
“每个人都对未来憧憬,每个人都对未来不清楚”
但只要目标明确坚定前进
就不会一无所获


二、科研漫漫路

从化学、力学
到生物药物智能研发
从普通大学生
到中国青年科技奖、杰青等荣誉
是因为自身的拼搏
也是因为恩师的谆谆教诲


三、国家使命与科学家精神

聚焦国家需求产业
坚定不移科技报国
个人与国家紧密结合
已然成为
李洪林教授的人生坚持
在生物医药领域不断耕耘
为健康中国积蓄力量


内容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新闻网

排版编辑:赵景瑞 郭柏辉

审核校对:刘梁宇 沈奕佳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直播微视评:法律就该让好人的腰杆挺直

  • 2021年5月9号,男子李某把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谢某某,揍成轻伤二级。原来,李某的女儿小贝是这所学院学生,她被谢某某猥亵了。检察官调查发现,李先生报案了,但长沙市公安局望
  • 十万分之一!跨学科诊疗团队助患者维持身体机能

  •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这是一种十万分之一概率的罕见病,又被称为企鹅病,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任何的药物和治疗手段。这种病最残忍的地方,就是会慢慢剥夺患者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